为了更好的落实远景学院通识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帮助教师汲取经验,开拓思路,促进教学研究和实践创新,提升教学能力和质量。5月8日晚,科学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图书馆717教室,观摩学习了慕尼黑联邦国防大学胡波教授为远景学生开设的《系统动力学》课程,并与胡教授就教学思考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在课前的交流中,胡教授从自己的教学经历出发,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要求上的差异,对远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热情给予肯定。他通过正在让学生完成的课程项目,向老师们详细介绍了系统动力学的内涵和教学思路,应用优势和价值,指出通过模型的使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升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胡教授强调“我们所要教授的课程可能会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也需要自学,但这时的真正挑战是,我们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直接应用到学生身上,否则就可能“翻车”,教学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更加灵活的开展。”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胡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大家在生活中的遇到的案例,生动讲解了面对“公共悲剧”、“成长与投资不足”等问题时,使用系统基模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好处。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对当前环保问题的讨论,还有在企业投资管理时将会面临的问题分析。胡教授将知识的传授、方法的介绍、决策和管理思维的培养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样的思路,为我们更好的结合学校定位,培养目标人才提供了启发。
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清晰的解读和介绍自己建立模型的目的和分析思路,并且得出结论;学生很喜欢这种熟练驾驭工具,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学习过程,收获感强。另外,胡教授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料、资源,也对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提供了支持。可见,只有不断努力优化教学,使课程学习高效能,才能更好帮助学生,使其学有方法,学有提升。
观摩学习结束之后,教研室及时组织了讨论,老师们就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进行了交流。总的来说,本次观摩学习不仅使大家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有学习和对照过程,而且帮助大家在落实学校商科教育,并使之与通识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方面有了更多的启发,为教研室后期开发和开设实践类通识课程提供了思路。
在四位一体中,通识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识教育需要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等能力素养,更好的服务于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定位和育人目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不仅在教学方法和思路上有所收获,而且更加明确了持续研究,改进现有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决心。
远景学院科学基础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