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育人融合】探寻巴渝农耕文化魅力,走进劳动人文世界|远景学院师生赴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考察

时间:2023-12-07 09:42 浏览:

感受农耕文化,找寻中国人的根与魂。为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中国农耕文明智慧,了解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的乡愁,文韵工坊、古典学社携远景劳动教育课程同学一同组织“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考察活动”,由远景学院吴慈荷老师、淬炼商学院潘泉宏老师带领,于2023年12月2日赴北碚区蔡家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进行参观与学习,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刘刚馆长热情接待远景学院师生一行。

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镇天印村,于1986年建成,2006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刘刚馆长表示,这座陈列馆旨在保护和传承巴渝地区的农耕文化,通过丰富的历史农具与诗歌记载,展示巴渝人民在劳动生产中的勤劳与智慧。

随后,一行人在刘馆长的带领下正式开始考察活动,刚踏入陈列馆的大门,就有许多同学感叹:“哇,就像回到了我的老家!”院子里的陈旧摆设,摇尾巴欢迎的热情小狗,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如回到自己家中一般的亲切,紧接着,刘馆长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墙上的图片与诗歌,透过这张褪色的图片与刘馆长父亲所作的打油诗,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蔡家坪由上个世纪至今的快速发展,以及此间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被各类古代农具和模型吸引,从犁地、播种、收割各个环节的农具,到日常用品、玩具等器具模型,都展示了古代巴渝人们在农耕生产中的精湛技艺和辛勤努力。

为进一步让同学们感受先辈们的劳动智慧,使每个同学切身参与其中,午饭期间,刘刚馆长鼓励大家尝试“米糠洗碗”,即利用米糠吸附油污的特性,用米糠反复摩擦碗筷,以达到为使用后的碗筷洗去油污的目的。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同学们有些无措也有些新奇,怀揣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动手利用米糠来清洗自己的碗筷,从刚开始的小心翼翼到最后成效显现的惊叹,同学们再一次被先辈的智慧所折服,过程中,吴慈荷老师说道:“同学们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第一次洗碗没有用洗洁精,而是用大家手里的米糠。”同学们也逐渐从欢乐中回过神来,思考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

稍作休整后,刘馆长带领同学们进入农业生活馆,让每个同学尝试亲手用石磨磨玉米面,在刘馆长的示范下,许多同学跃跃欲试,在刘刚馆长的耐心指导下成功完成了这次特别的体验,在每个同学都以为这一流程已经结束的时候,刘馆长搬开石磨的上层,用刷子细致地扫下残余的玉米面,与同学们强调要有始有终,要确保完全劳动的整个过程都完成,也要考虑下一次劳动以及下一位使用工具的人,同学们听后,纷纷表示自己也想要尝试清理,在多位同学们的仔细清扫下,本次考察活动也逐渐接近了尾声。

活动的最后流程,刘刚馆长以放映“乡思”主题的几部影片来作为结尾,同学们安静观看,对一天的经历与感悟形成总结与思考,放映结束后,吴慈荷老师鼓励大家分享考察的收获。每位同学轮番讲述自己的感受,表示亲手触摸到那些古老物件,并伴随着馆长的生动讲解,与先辈对话,不仅回忆自己儿时往事,也切身感受到巴渝农耕文化的魅力,并萌生出农耕文化留下与传承十分必要的感悟。

此次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的考察活动是一次难忘的历史之旅,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巴渝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还激发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农村”这一存在的更深刻的思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带着这份珍贵的体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巴渝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

图:周燕

文:郑钰娇

指导教师:吴慈荷、潘泉宏、戴华、陈榭非

远景学院文韵工坊、古典学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