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师同行】找寻尘封的记忆—记远景学院杨阳、乌兰、戴华导师组“寻根巴渝文化”文化交流活动

时间:2023-03-14 18:37 浏览: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度过了疫情的艰难岁月,2023年3月10日下午2点,远景学院导师组开启了一场“寻根巴渝文化之旅”,来自乌兰、杨阳、戴华导师组的同学参与了此次富有意义的寻根之旅,带领学生去重拾巴渝文化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去感受那岁月变迁的魅力。此次导师研学活动邀请到来自地域文化与城市化研究院的罗晓霞老师和远景学院的吴慈荷老师共同探寻巴渝文化的历史,在一砖一瓦中对其有更深入的感悟。

首先老师们带领学生们来到的是民生公司电灯部旧址,这是由卢作孚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创立的一家私营轮船公司,它承载了抗战时期整条川江航运的物资搬运,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先人已逝,但他所留下的精神却经久不衰,为人所歌颂。当今朝的阳光落在过往的建筑之上,仿佛两个时代在会面,在碰撞。破旧的木门,碎裂的石墙无不在诉说着属于它的故事。一阵清风拂过,我们好像打破了时空的屏障,再次相遇于此。

随后我们进入了纯阳观,在里面我们看见了来自道家、佛家等一众神像。心怀虔诚,万事顺心。一段段香烛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期望,墙上的烟火是每一个美好祝愿的见证。到达了纯阳观的最高处,吴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整片区域的最高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周围楼房四起,这里虽然已经不再是最高处了,但它所见证的辉煌岁月却是无可替代的。在这里,同学们也感受到了老师所说的古城合川“合州八景”之一——瑞映清风,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同学们走在小巷中,感受着最原始、最淳朴的生活,心也随即平静下来。石板路、瓦片房以及用石头砌成的洗手台,那一刻不禁让人有些恍惚,时间好像又倒回了过去。

后来听说后山上又继续在修建新的道观,大家都十分激动,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透过房子的一角,同学们看到了新建的道观,造型十分气派,让人心生敬畏。新的道观又会载着新的期许和盼望迎接属于它的光辉岁月。

离开瑞应山之后老师们带领学生前往东渡老街,去继续探寻更深层次、更不为人知的巴渝文化。穿过小巷来到了嘉滨路上,吴老师朝着远处向我们介绍着周敦颐的养心亭。对于周敦颐,相信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他的那首《爱莲说》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走在嘉滨路上,看着水面上来来往往航行的轮船,感受着合川城的人文历史。登上东渡大桥,横跨嘉临江水。再一次更加直观的欣赏到了合川城的美丽,一边是现代化发展的楼房,一边是原始的田园山野。这仿佛不只是一座大桥,更像是一扇门,一扇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任意门”。桥底下的村民正迎着朝阳在辛勤劳作,一切都十分祥和、欣欣向荣。

在东渡古镇,这里曾经有一所小学-----东都完小。虽然现在完小的门口已经被石头所封堵,但是大家似乎依旧能听到阵阵读书声,那是知识的力量,是青年对于未来的渴望。曾经不知有多少少年郎从这里出发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学校虽然已成为过去,但从这里出发的梦想却始终经久不衰,日久弥新。

不知不觉,迎着落日余晖,导师们带同学们顺利完成了此次旅行。这次活动虽然只探寻了合川城冰山一角的历史文化,但就是这冰山一角的文化让远景学院的学生对于合川这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座城市还埋藏着更多的历史秘密在等着同学们去探寻,而同学们也期待着下一次的寻根之旅。

同学们对此次文化研学活动也颇有一番感悟,让我们来聆听一下他们的声音:

虽然过程中会觉得身体十分疲惫,但是通过这次实践旅行我们真正地对于合川本土的瑞应山和东渡老街有了更深的印象。这次旅行中的感受是真切的,不是课本上简单的几行字,而是身体力行之后最原滋原味的体验感。放下书本,回归实践,我们不仅学到了书本以外更多的知识,同样的也更加对巴渝文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远景学院2022级工商管理专业罗疏影

此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文化历史的魅力还有大自然的美好。穿过老街小巷,充满着岁月的气息。感受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跟随老师的介绍,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过去.远离城市的喧嚣,走在小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让我感觉到了生活的岁月静好.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不仅感受到了文化历史的魅力,还感受到了老师们同学们无比的温暖!让我的大学生活又增添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也让我对大学生活的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

远景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 张露

走进古街,我浮躁的心也仿佛静下来了,那里不似城区的喧闹,更多的是鸟鸣花香,安静中又带着一点别样的感觉。繁花似锦,蝴蝶随风起舞,让我想到了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或许就是隐秘在城市之外的一片“桃花源”吧!

远景学院2022级工商管理专业 冯小雪

一次远足,累在身,悦在心。能与一众非常有学问的老师一起同行,得到灵魂上的启迪,着实意义非凡!

远景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 陈俊杰

撰稿人:罗疏影

摄影:陈晓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