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有中华神话苏耽老宴瘟神的故事,当我们追溯古时人民敬畏瘟神这一自然力量时倍受鼓舞,增强了我们科学对待疫情的信心。如今,面对新冠疫情广为传播的景象,我们又该作何反思,翻开史前书籍,或许会为我们指明答案。2022年12月2日晚7点,陈玥老师和2021级,2022级导师组的同学共同以“探寻中西方神话故事”为主题举办线上交流会,透过小个体与大自然的抗争,发现生命张力,筑起防疫信心。本次交流分为两个环节,分别为神话故事情节呈现和阅读感想抒发。

在故事情节呈现环节,首先蒋晓雨虹同学将一幅有山峰的画作呈现在我们面前,故事背景为耳熟能详的经典神话“愚公移山”,通过对比将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体现了人定胜天的乐观信念。她表示通过这个神话故事,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一旦认定目标,就要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随后,李星浩同学谈到中华创世神女娲和西方天使米迦勒,介绍了女娲的地位和她身上所体现的“创造”之力以及伊甸园守护者米迦勒的英勇和神圣。李星浩同学为大家讲述了圣经故事对他的影响以及与基督教接触的经历,拉进了我们与神话人物间的距离。
接下来李加羽同学分享了阿波罗与精卫的故事。阿波罗又被称作福玻斯·阿波罗,福玻斯代表“光明”或“光辉灿烂”。阿波罗是所有男神之中相貌最英俊的一个,他快乐、聪明,拥有阳光般的气质。精卫衔微木,以填沧海。精卫因海而死。深知海的危害,它不希望有人像他一样被淹死,精卫的行为表现了百折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

李兰儒同学与大家介绍了西方婚姻的保护神天后赫拉,但由于宙斯好色成性,赫拉产生了嫉妒之心,赫拉的嫉妒反映了西方妇女对丈夫感情专一的期待。对比之下,中国古代牛郎织女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我们相信在天河的两侧,牛郎织女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彼此,见证着“生命诚可责,爱情价更高”的可贵精神,激励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

秦海凤同学展示了大二小组的PPT封面,以中国象征着喜庆的红色为底调,将月老和丘比特的形象进行对比。她最先简单介绍了下月老和丘比特促成姻缘的不同方式,在月老的故事里,她运用了“缘分”这个词,深入对婚姻与爱情的思考。

陈西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广寒宫陪伴嫦娥的玉兔在国漫《非人哉》的角色故事,传说天帝下凡,寻找一只可以帮他炼神丹的动物,于是乔装成一位生病的老人家,寻求动物的帮助,野兔说,“既然我没有找到食物,我就把我自己献给你吧。”于是野兔就用火把自己熬死了,天帝被兔子感动了,于是把它带回了天庭,让它做一名炼丹的童子上天庭后反抗西王母,把丹药给了后羿,最后被贬入广寒宫的故事。
最后,在感想抒发环节,我们发现不同的地方孕育着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神话故事。祖贝贝同学认为从篇幅来看,中国古代神话的篇幅短小,对神的事迹记载简略,古希腊神话篇幅较长。从神话形象来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多呈“半人半兽”状,如伏義女娲是人面蛇身,炎帝人身牛首,尤是人身牛蹄。古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来创造神,使诸神形象非常接近于人,拥有漂亮的容貌,是人之美质的集中体现。从意象来看,中国神话中的“神”是“德”的化身,承担着维护字宙秩序的崇高责任,在希腊神话中,诸神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传达个人欲望。
面对瘟疫,不同文化族群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与文化土壤和神话传承相关。神话是丰富多彩的,不论是东方神话,还是西方神话,都是远古历史的回音,记载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些故事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的滋养,心灵的洗礼,筑起了防疫信心。
文:祖贝贝,秦海凤,胡依婷
图:祖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