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师同行】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记远景学院吴慈荷导师组2020级读书会

时间:2021-04-26 14:22 浏览:

2021年4月21日21点,吴慈荷老师带领其导师组2020级学生在远景楼图书馆开展了读书交流会。会上各位同学分别向大家分享了自己近一个月读书感受。

首先,李萧霆同学分享了法国思想家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他认为书中这句话写得好——“他说他一直在研究我的灵魂,结果发现其中空虚无物。他说我实际上没有灵魂,没有丝毫人性,没有人任何一条在人类灵魂中占神圣地位的道德原则,所有这些都与我格格不入。”——他读这本小说,感觉悟到了什么,却又偏偏说不出来。加缪说:“伟大的小说是哲理小说。”可能是他学习的哲学程度还不够,无法很有效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他的评价也只是这本小说的其中一角,这本小说,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创作本身。

其次,吴昉同学向大家分享了阅读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读后感。他认为,“倘若我们从一个爱情故事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在爱情方面的情节并不曲折,通篇爱情的表现都集中在追求上,这也并非读者青睐的角度。除此之外,故事中的人物,很难让读者喜爱,甚至绝大多数角色都让人生厌。但这本久负盛名的书当真如此吗?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这本书虽然讲的有关爱情,但不止于爱情。这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有关于执念,天真,以及命运的故事。”

再次,洪佳松同学分享了当代作家双雪涛的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他认为,故事整体来看是紧凑的,也可以说是精致的。虽然作者在建构的时候是凭着自己有的情节、象征、社会新闻来构建的,人物的细节度其实不够,基本上每个人物都是比较扁平的,但是作者用大时代变迁,代际恩怨,小儿女的感情,很多的跨时空的东西,把故事撑的看起来丰满起来了。他很详细的向大家介绍了小说中的情节,“由一起出租车司机被杀案揭开的陈年往事……折射出更广视角的东北甚至中国景象”,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谈到了《出埃及记》中的摩西,小说提醒了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和思考,也谈论到对于人生来说,救赎的意义以及行动。

最后,官柱同学就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谈了自己的感受:书是好书,虽然不厚,但是看历史的角度和中小学教材上完全不一样。想要了解一下历史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言片语,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并结合现在的学习,深刻的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应该多读历史的书籍,以史为鉴。

在每个同学们发表完自己的读书感受后,吴老师都会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提出同学们读书可以多涉猎经典的阅读,经典是历经时间检验的。于是吴老师向大家分享了清蘅塘居士编辑的《唐诗三百首》中杜甫写的《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一诗,讲到“诗圣”杜甫“以诗写文”与“唐宋八大家”韩愈的“以文写诗”,讲到曹霸将军画的马——如何在杜甫的诗人千秋不朽。吴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一一讲述了三十四句诗意,并讲到“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这一写马气韵的千古名句,让大家领略到传统诗词的妙处。读书会完满结束了,大家相约以后继续认真读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人文经典和学校要求的商科经典阅读,老师和同学们都深刻的意识到,非读书无以致远。

文:洪佳松

图:周雨婷

指导教师:吴慈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