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发挥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远景学院特邀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夏歆东副教授为成长导师,并在2021年3月22日下午与戴华和黄煌两位青年英语教师进行了首次成长导师见面会。
夏老师任四川外国语大学文化教研室主任,曾主持市级教改研究项目英语专业学生经典阅读教学改革研究(2019)以及参与川外2016年本科教学特色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实验班特色教学团队建设”等教研教改工作。在此次见面会中,为了让成长导师对于学院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戴老师和黄老师首先向夏老师介绍了远景学院的相关情况;而夏老师对远景学院创新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作为高校改革的先驱,远景学院办学模式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尤其是在对学生国际视野和通识教育的培养上,更是走在了很多公办高校之前。其次,两位老师向夏老师介绍了自己教授的科目以及擅长的科研领域,以及各自的科研、教学方向和遇到的困惑。针对老师们的科研方向以及目前教授课程存在的困难,夏老师给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建议。

在深入交流中,夏老师指出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明确老师的个人成长方向,是走偏向注重科研型的老师,还是偏向教学型的教师。在科研方面,夏老师结合自己经验分享,希望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宁缺毋滥,更不要有学术不诚信的行为,对署上自己姓名的文章要负责任,珍惜自己的学术名誉。在发表论文之前,要注重积累和教学班实验模型的搭建,借着教学最前沿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收集相关的论文数据,并多阅读相关的教学理论,相关论文文献,积累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论文的发表厚积薄发。
博雅英语课程团队建设一直是远景学院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两位青年教师就团队现有课程规划、设计及教学方式为夏老师做了详细的阐述。夏老师根据两位老师的描述,就课程中的困惑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指导。建议戴华老师在跨文化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开展课堂活动,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提供生活中常见的跨文化场景进行英语演练,使学生从被动的语料输入转为主动的语言输出者。建议黄煌老师在演讲课程方面可以适当的降维,以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为基础,设定更多的场景任务,而不是以演讲比赛的备赛模拟为任务来进行演讲能力的培养。

交流会尾声,夏老师提出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如线上会议等形式,同时,欢迎老师们有问题,可以随时跟她交流,让交流沟通能不局限于距离。此次见面会让两位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希望借助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更加明确自己的个人成长方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在科研和教学教改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为学校的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人:戴华、黄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