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导师邀请,远景学院校友戴昊成学长于11月16日重磅回归远景学院,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他从移通学院到马来西亚博士的一路旅程。从戴昊成学长的分享中,我们领略到了绮丽的风景,也感受到了沿途的艰辛,而我们听到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目标,面对目标全力以赴。
学长简介
戴昊成,本科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生就读于贵州民族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期间曾于西藏进行研究,毕业作品为《西藏记忆》。本科期间曾担任大型戏剧舞剧的总导演及编剧,获市级奖励。研究生期间曾获第五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短片单元一等奖。不懈的努力,孜孜追求,让他成功拿到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传播学博士offer。

一、何为“目标”·何为“方向”
分享会开始,导师对戴昊成学长进行了简单介绍,其中提到了戴昊成在远景学院的两个重要里程碑式的成长。第一次成长是当他从大二时打算毕业后去丽江当一年驻唱歌手的荒诞想法,转变为大三时确定目标考研的变化。第二次成长则是当他开始确定考研目标后,仍继续组织参加各种大型活动的同时将大三过得紧凑充实。这时导师替同学们问了一个大家心里的疑问“说说这些成长背后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戴学长腼腆的笑笑,提到一部分原因是随着时间的积累,更明白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但更多的原因也是来自身边人给的“刺激”。“当时我说自己要考研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大多投来怀疑的眼光,并且耳边的声音也都是考研很难之类的话语。但是我想跟大家说:难不难只有你自己亲身经历了之后才会有所体会,先把自己想做的、能做的,做了再说可不可能,不要因为他人的言语而否定自己。”他还提到在考研的准备过程中,力量来自于目标的确立。想法一旦产生,靶子一旦树立,开始孜孜不倦敦促行为;而行为一旦启动,又为向着目标奔跑提供了无穷的力量与无限的可能性。“说穿了就是制定目标,并向着目标全力奔跑的一个简单机制。”戴学长坦然说道。
二、有针对性才是定目标的第一要义
说起定目标,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和想法,因此制定出来的目标多半大而空,制定的计划也是无法坚持落实。那么如何将自己的目标定好,并且有一个持久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呢?答案其实很简单——细化目标。
将一个大的目标拆分开成小目标、小计划,因人而异地制定属于自己的“实现目标策划案”,在制定的时候要不断地问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擅长什么?
在此,我们对前来参加分享会的戴昊成学长进行了轰炸式的提问:
Q:怎样克服周边的干扰因素呢?
A:可以设定自己的交友圈,或者找一个考研搭档相互监督。与此同时,在备考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自以为是,要永远保持一颗谦虚、学习的心。
Q:针对平日里面学校举行的各色活动应该怎样应对呢?
A:这些活动有参加的必要性,但是你要有自己的判断,明白哪个活动是可以帮助自己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从而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参加活动。
Q:有没有什么关于考研方面的诀窍呢?
A:针对于文科考研,其实是有一定的技巧在其中的。就比如说可以看一些论文和期刊。学习论文的逻辑思维,从期刊中可以获得研究方向。论文也好期刊也罢,看不懂的时候就先去有针对性的进行名词解释,从专有名词入手进行延展式学习。

Q:远景教育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A:当问其在远景四年的收获时,戴学长一脸自豪的说道:“我觉得当时的远景赋予我的通识教育让我觉得无所不能。”他开始如数家珍的提到他当年上过的心理学,宗教,艺术史,国际关系等等课程,这些课程让他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正是对这些规律的把握让他可以轻松应对研究生课程,并且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继续出类拔萃。“先通后识,通识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提供海纳百川的知识体系来提升我的认知,从而提供给我人生的无限可能性。”他如是说道!
三、紧握既定目标踏实前行
分享会的最后,导师呼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抓紧时间制定属于自己的“既定目标”。大一的学生珍惜时间,明确方向;大二的学生把握时间,调整状态;大三的学生抓紧时间,努力冲刺;大四的学生追赶时间,实现价值。
撰稿人:王晓薇
摄影人:伍星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