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17:00远景学院乌兰老师导师组的同学们,在C6茶话室开展了导师组交流活动,此次主题是关于蒙古族的文化分享及蒙古族美食品尝。
活动一开始,乌兰老师通过PPT给我们展示蒙古的美丽风景,有大草原,蒙古包等。许多同学看了之后都很向往。
之后老师介绍了许多内蒙古的美食,尤其是烤羊和蒙古的奶制品。乌兰老师还分享了如何辨别吃到的羊肉是否是正宗的内蒙古羊肉,内蒙古地道的羊肉吃起来膻味很小的,如果在内蒙古吃到膻味比较重的羊肉,大部分是圈养的。
不仅如此,乌兰老师还讲述了蒙古族的一些习俗。像蒙古族是不吃马肉的,因为在他们看来,马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蒙古人都是住在蒙古包中,但是如今,蒙古包大多作为旅游观赏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乌兰老师还将一些奶制品和她亲手制作的内蒙古奶茶带到了茶话室给同学们品尝。许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有机会品尝蒙古美食,充满了好奇。
乌兰老师带来的奶茶与同学们平时喝的奶茶有很大的区别,她向我们介绍道:内蒙古奶茶里面会加入羊肉以及少许盐,一些同学第一次品尝可能会不习惯,但是细细回味,会品尝出浓郁的奶茶香味儿。在蒙古人的习惯中,在喝奶茶时偶尔还会加入炒米、奶皮、奶酥等奶制品。
(同学们一边品尝内蒙古的美食一边积极地与乌兰老师交流内蒙古的饮食文化)
其中,来自新疆的张渊同学也向我们分享了一些新疆的饮食文化,她告诉我们,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人们由于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饮食也很不同。过去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处于游牧经济中的少数民族以肉食、奶食为主,米面居于次要地位,很少吃蔬菜。因此,乌兰老师带来的内蒙古奶制品也让她想到了家的味道。

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同学问到关于国际交流项目的一些问题,乌兰老师耐心地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院的交流项目。
导师制是远景学院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和特征。通过乌兰导师组的这次关于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到蒙古的饮食文化,还亲口品尝到了蒙古奶茶以及奶制品,丰富了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更加深了导师组同学们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