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远景导师会】基因编辑:“上帝之手”or“潘多拉魔盒”?——记彭可老师导师会

时间:2018-12-14 17:28 浏览:

 

12月12日,远景学院彭可老师导师组的同学们,于菩提书院电影室一开展了导师组交流会,此次主题针对社会热点事件——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进行了激烈有趣的探讨与交流。

彭可老师由布置观看的影片《千钧一发》作为切入点,向大家介绍了国内基因编辑事件的始末,而后陈璐同学用相声式口吻为大家概括了影片的剧情,梳理回忆了故事脉络,其中基因优化的设定与最近艾滋免疫婴儿不谋而合。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讨论了起来,对影片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解读。

同学们大致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激烈讨论:“一、比较电影与现实的异同。二、基因编辑对生活的改变。三、大家对基因编辑的态度。”朱思奇同学回归到人类的情感层面,表示若是基因编辑成为可能,如影片中,需要考虑对方基因的爱情实在是失去了那份纯粹。徐磊同学对此项研究也持反对态度,提出可能会污染人类的基因池的观点,表示对露露、娜娜今后的生活状况堪忧。张怀阳同学中和了之前的发言,认为可以分为利与弊两个方面,利是也许从根本上解决了艾滋病,弊则是违背了伦理道德观,违反人类最根本的属性。

除了感性层面的考虑,更多需要回归理性。周高印同学向大家科普了一个研究发现:“若是改造了艾滋免疫的基因反而会增强心血管感染的可能性”,其论证过程中时不时冒出的专业术语丰富了讨论内容。刘欣同学另辟蹊径,从社会学角度结合二战时期的历史阐述了自己对于基因编辑的不赞同,其一是认为会将人类彻底两极分化,其二是二战时期被“优化”的孩子后续也并没有特别出彩。  

大三的沈华昉同学激情澎湃,直截了当地揭示这种打着人类共同未来的去改造基因的幌子,推断若是将此问题衍生下去会变成全球性的种姓制度,甚至由如今的宗教战争衍生到个体的战争,大家被这新颖却有远见的观点吸引,纷纷鼓掌表示赞同。

导师会进入到尾声,彭可老师推荐大家观看电影《别让我走》,并留下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疑问:自由到底有多重要? 还总结道:“人终究恐惧面对与自己不一样的东西。”大家沉默片刻,似乎还沉浸在不久前激烈的讨论里。交流会结束后,有人出了教室门仍在就基因编辑的问题展开辩论,可见此次导师会让大家受益良多、意犹未尽。

                                            供稿:刘熙祉 彭可

                                            摄影:范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