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中午13时,李丹导师组在菩提多功能(四)教室举办了以“AI对话书中人 读思共交流”为主题的阅读分享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激发学生深度阅读兴趣,创新阅读分享形式,通过AI视频与PPT分享模式的结合,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
首先由AI视频分享组的江艾玲同学带来《特斯拉传》的分享,她通过AI技术制作动画视频,让传奇发明家特斯拉“亲自”讲述奋斗历程,生动还原了交流电技术研发的艰辛与辉煌。之后,江艾玲同学结合自身专业思考,探讨了科技创新精神在当代的传承意义。周子杰同学则通过AI工具演绎了《给麻风病人的吻》中的经典情节,用数字化手段将书中复杂的人性挣扎具象化,引发了在场师生对书中主题的深刻思考。


而PPT分享组同样亮点纷呈。孙一丹同学围绕《消失的地平线》,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到经典片段进行系统梳理,展现了香格里拉的精神寓意与现实启示;彭真同学分享的《从前日色慢》则以细腻的视角解析了慢生活哲学,引导同学们在快节奏时代思考生活本真。


四位同学分享结束后,活动进入了交流环节。《给麻风病人的吻》这本书引发了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其中,关于“怜悯是一种救赎还是伤害?”这一命题,姜华同学认为,怜悯的属性并非绝对,关键在于其背后的出发点与呈现方式:若以平等共情的姿态给予怜悯,比如默默陪伴、尊重其人格尊严,这种怜悯便成为照亮他人困境的光,是一种精神救赎;但若是“俯视式怜悯”,忽视对方内心对平等与尊重的渴望,这种怜悯反而会成为一种隐性伤害。

活动最后,李丹老师对本次阅读分享进行总结。她结合四本书的核心思想,勉励同学们要做心怀家国的追光者,不仅要专注专业学习,更要常思“所学如何服务社会”,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同时,李丹老师也关注到同学们当前面临课程学习、实践活动、考研就业等多重压力,指出大家易陷入“跟风赶进度”的焦虑困境,希望大家能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慢刻度”,始终保持自我节奏与内心定力,在从容中稳步前行。

学生心得:
这次“AI对话书中人”分享会特别戳我!周子杰用AI演绎《给麻风病人的吻》情节,让书中故事突然“活”了过来,比单纯讲书生动太多。李丹老师说“在快节奏里找自己的慢刻度”,也正好点醒了焦虑的我。往后会试着用新方式读好书,也守住自己的成长节奏。
——2024级通信工程专业吴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