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咖阅读】作者与读者共舞 ——“我们” 在阅读中的定位 | 书香浸润远景・读书分享会 第58期

时间:2025-09-20 22:53 浏览:

2025年9月17日下午两点,远景学院艺术与人文教研室成功举办了以“作者与读者共舞——‘我们’在阅读中的定位”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新学期的阅读活动吸引了二十余名师生踊跃参与。大家围绕经典名著、当代文学与科幻作品展开热烈讨论,在思维碰撞与文字交融中共同开启了一段全新的阅读之旅。

【大咖时刻】

主持人赵丹老师紧扣学校信息大咖传记阅读,以《褚时健传》为例分享感悟:“从烟草行业的品质标杆,到年逾古稀扎根哀牢山、创建褚橙品牌、带领农户共同致富——褚时健用一生诠释了‘个人与社会价值共生’,为‘责任’写下了扎实的注脚。” 她勉励同学们:“学习他‘跌倒再一次站起’的勇气,将兴趣、专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寻找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

undefined

阅读《茶花女》时,陈虹秀起初因背景知识欠缺,对故事深层意涵的理解有所局限。但她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过补充资料、梳理人物关系等方式深入探索,最终读懂了作品背后的社会议题,也愈发体会到这类经典文学跨越时空的共鸣力量。她认为,面对阅读中的背景盲区,主动探寻便是收获新知的关键。

赵凇分享《第七天》,最触动的是 “死无葬身之地” 的荒诞——鼠妹为尊严拒入有碑坟墓,伍超为买墓地非法卖肾,逝者仍重复着生前现实的挣扎。结合传统 “地府秩序” 反思,他明白这是余华对现实不公的批判:“我们该关注社会,对弱者多份同理心。”

龚丹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既敬佩阿蒂克斯为黑人辩护的勇气,也发现 “知更鸟” 意象随时代变化:在成书的20世纪30年代是“被压迫者”,民权运动时则是“正义勇气”的象征。她认为结合社会背景,才能读懂作者深意。

在《所有的明天》的分享中,张艺凡关注到书中人类曾开启太空殖民,却因外星生物“Qu”的入侵沦为低等生物。“Qu”离开后,人类后裔历经漫长进化,部分重新发展出文明,甚至演化出“模块人”等新形态,不同亚种人类文明有碰撞也有结盟,还曾对抗机械飞升的人类后代,最终有人向“Qu”复仇。他觉得这部科幻作品不只是讲未来,更藏着对文明兴衰与生命韧性的深刻思考。

廖文筱在《追风筝的人》里,最有共鸣的是阿米尔的转变——从小时候看着哈桑受委屈却不敢站出来,到成年后冒着风险回阿富汗救哈桑的儿子,这份从逃避到承担的过程,让她很有感触。她谈到,书里的 “赎罪”情节,不是简单去弥补过去的错,而是要学着改变现在的自己。这份思考,也让她对这本书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教师点评】

鲁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分享一一点评:针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引导从历史视角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处境;就作品里的生死想象,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关联,呼吁同学们多关注身边人与事;谈及文学意象解读,指出需结合社会背景,要多体会其随时代的丰富性;针对科幻作品,老师提醒同学留意其中的文化元素,读懂作者的文化表达;围绕赎罪这类主题,鼓励同学们通过对比阅读,深化对人性相关议题的思考。

本次分享会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圆满落幕。师生们以书为媒,真诚交流,既深入文本的内核,也叩问自我的理解。阅读不仅是与作者的隔空对话,更是一场读者与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生动碰撞。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带着这份对阅读的热爱与反思,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追寻文字之光,在作者与读者的“共舞”中,探寻更为辽阔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思想相遇!

【分享会感悟】

2024级龚丹:参与此次读书分享会,让我切实掌握了结合社会背景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也通过师生交流填补了自身阅读中的视角盲区,收获远超独自阅读。

2024级张艺凡:这次分享会打破了我以前读科幻特别关注科技设定的惯性思维,让我意识到文化元素是科幻作品的灵魂,拓展了我的阅读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