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庆城”,一句话道明重庆的“前世今生”,宛若一根绵长坚韧的文化丝线,串联起山城的古今脉络,也将每一位到访者与重庆的深厚底蕴悄然联结。当“解码重庆‘九开八闭’与城市空间叙事研学”之旅徐徐启幕,这句话,便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深入理解这座城市的第一把钥匙。
作为数智时代通识教育与五育协同专题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场秋雨过后,来自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青岛大学、重庆移通学院等高校近30名师生齐聚渝中,共同踏上了一场融合历史感知与风土体悟的研学之行。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洪崖门,广船开,杀鸡敬神…”在七星岗的通远门旧址前,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李梦瑶院长声情并茂,为同学们勾勒出老城门背后的生动图景。渝中区被誉为“重庆母城”,历史上曾拥有“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 “九开”指九座对外开放并承担通行功能的城门,多位于交通要冲或临江位置,包括朝天门、东水门、通远门、千厮门、临江门、南纪门、储奇门、金紫门、太平门,“八闭”则指八座不对外开放但主要承担军事防御功能的城门,战时作为应急通道或辅助防御据点,包括翠微门、金汤门、人和门、凤凰门、太安门、定远门、洪崖门。

同学们边聆听着李梦瑶院长的讲述,边用目光摩挲着眼前斑驳的墙砖,丈量那隐于岁月深处的历史纵深。拾级而上,立于城墙高处,“8D魔幻城市”的立体地形尽收眼底,网络中带有幽默感的描述在此刻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从通远门转至金汤门,来到此次研学的第二站。金汤门得名于“固若金汤”,李院长引导大家解读壁画中的城市密码。“重庆过去的民居为何多为吊脚楼?”她向同学们发问,教室是容纳知识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既可以是室内也可以是室外,生动的课堂也可以于行走与实践中展开。同学们踊跃思考,积极回应。李院长点明关键:“重庆特有的建筑形态,正源于重庆独特的地形地势和湿润的气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李院长带领同学们走上山城步道,她指引大家留意脚下的路标——标记了各城门之间的方位关系。有同学不禁感叹:“路就在脚下。”同学们穿行在山城巷,体会着现代文化与历史文脉交织的重庆风情,他们驻足欣赏着记录重庆历史的壁画,认真阅读壁画下方的讲解段落。步入仁爱堂旧址,李院长将教堂陈设背后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沉睡的城市记忆被唤醒,历史在此刻显得无比鲜活。

研学之旅的第四站来到南纪门。李梦瑶院长再次以提问引导思考:“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作为重庆城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南纪门曾见证着不绝的人流与货流。循着历史的足迹,师生们走过凤凰门,来到金紫门。“金紫门,恰对着,镇台衙门”,李梦瑶院长的讲解让古老的建制格局渐渐清晰。“储奇门,药材帮,医治百病”,一座城门与一方产业的渊源徐徐展开:如今的重庆中医药药材专业市场位于储奇门附近。古今交汇处,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城市记忆生生不息的传承。

在人和门前,一场温暖的邂逅不期而遇——重庆移通学院的学子与正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儿童研学团相遇。这不只是巧合,更是教育理念的生动映照: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通识教育已如春雨般浸润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重庆移通学院始终倡导的寓教于乐、创新教学的理念,正希望让学习成为一段愉悦而深刻的旅程。

立于太平门前观看《太平门赋》:“大江东去,鹅岭西迎,此门一开,天下太平。”同学们从这些饱含期许的命名中,细细品味着古城门承载的历史功能与美好愿景。在朝天门前,李院长为大家解读“天”字的深意,历史与地理的融会,正如嘉陵江与长江在重庆交汇。

下午的行程在湖广会馆展开。李梦瑶院长与鲁明宙老师的生动讲解,为同学们揭开这座建筑群的深层价值:它不只是一个热门景点,更是移民文化与商贸记忆的重要载体。湖广会馆的发展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史紧密相连,其中的禹王宫作为核心建筑,供奉治水英雄大禹,象征着移民群体“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精神信念。

会馆的建筑处处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岭南风格的飞檐下,精美的圆雕既为装饰,又巧妙分担结构承重,可谓匠心独运。(图片十)
行程尾声,学子们聚于朝天门,李梦瑶院长引导学生们观察嘉陵江与长江交汇的景象,两江交汇处,一清一浊,犹如两道弧线在此汇聚成一个圆,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正如这奔腾的江水,奔流不息,多元包容。从街头到巷尾,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这场融行走、思考与感悟于一体的研学之旅,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都留下了对重庆历史文化更加深刻而生动的理解。

学生研学心得:
最开始本来只是想来参会,意料之外地知道了有城市研学的安排,于是便欣然参与了这次城市半日游。
重庆,是雾都,是山城,走在层层叠叠的楼梯间,湿润的雾气贴上脸颊与衣衫,传闻被我一一亲历。而渐渐深入这座城的肌理,眼前的景色频频荡宽我认知的边沿,这座城给我的感受远不止山与雾。
不断底上下楼梯,我总会有些不合时宜地想起小时候学过的诗句,“莫言下岭便无难…一山放出一山拦”。这可能固然是因为主办方细心为我们安排了好走的下坡路线,也可能是因为被这一道道楼梯盖着的,原本就是跌宕昭彰的山脉。是的,过往与现在,历史与潮流,也这样在此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或保留或改造的城门印证着这座城对历史的尊重和促进现代发展的智慧;卖传统手工艺品、特产的街边小摊与装饰精美的年轻人喜爱的小店交错在楼梯旁,也并不违和,反而让男女老少都可能找到心仪的商品。
除此之外,我也几次惊叹于截然不同的景观进入我眼帘时衔接的平滑与惊艳。比如在窄巷里下了几段弯绕的楼梯,突然就见到开阔而静谧的长江;走入像广州的地铁站入口一样的下行人行道,以为自己也将走到地势比较低的地方,结果一出来却发现错落有致的幢幢房屋正氤氲在自己脚下的雾里。
在流连于这些别具一格的景致之外,我也享受着与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交谈的美好,也聆听着临时充当导游的老师的细致清晰的讲解,当然,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午饭也让我大饱口福。
只可惜与朋友们相聚日短,几个小时的时间也远远无法把这座城市走完。还是非常感谢这次研学经历,非常荣幸、幸运,能享受移通学院给予的这次宝贵机会。我也早在临走时心里就许下了来日方长的约定,期待日后与重庆、与老师同学们再会。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2024级 彭韵霖
在来重庆前,我对山城的“威名”可谓久有耳闻,是爬坡上坎,是city climb。都说耳闻不如目见,重庆移通学院的研学便给了我目见的良机。目见后,我还是想借用“8D城市”这个词。此次研学向我展示出她是多面的、立体的,是我亲身感受到的。她在我们拾级而上,站在通远门前听老师讲的埋骨故事中;在我们走过一道道古城门时,听到的龙门阵中、触到的微凉石砖上;在土黄色调的餐馆中,在红红火火的菜色里;在湖广会馆的会客厅中、戏台子上;当然,也在我爬坡的喘气声中,在我迷茫的问路声里。这次研学是山城的主人递出的邀请函,领我一探这8D城市的冰山一角,回头对我笑说:你不会失望的。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3级 翻译 苏梓瑄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渝中的土地。盛夏的湿热已褪去,与凉爽的天气一同出发的,是天南海北的同学们和移通学院热情的伙伴们。这一次的研学可以说补充了我对重庆这座城市历史演变探索的空白,九开八闭十七门,我不仅看到的是重庆的历史,更是亲自用手触碰了重庆的历史,这种走入城市当中去亲身感受历史的方式,是我在日常的学习中所缺少的。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认识到走进街头巷尾,走进田野乡间应该是我要一直坚持的。
始于通远门,终于朝天门。目睹长江去,清风徐徐来。一座一座城门,书写着山城的记忆与传奇,城门有开有闭,是古今之间人们赖以生存无法割舍的地理情结,他们随城市更新或得以延续,或面目全非。只有亲身走过这一线城门,我才像是真正成为了“重庆人”,才像是真正走进了这座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
两江交融,共汇于此。和这么多优秀的同学共聚在合川、共游于重庆,是我的幸运。祝愿各位老师工作顺利,祝愿各位同学学业有成,欢迎大家来黄海之滨青岛大学做客!
——青岛大学浮山书院 2023级 张敬尧
再访山城,我卸下了游客的“特种兵打卡式”目光,怀着一颗探寻的心,浸入由重庆移通学院精心织就的这场研学画卷。在此,首先要深深感谢一路倾情讲解的老师们,是你们将厚重的史书化为生动的讲述,让沉睡的城门重新开口说话;也感谢每一位热情周到的志愿者同学,你们的笑容与陪伴,是这趟文化旅程中最温暖的注脚。
我们结伴而行,沿通远门、金汤门至朝天门一线徐行。脚步不再是追逐网红地标的匆忙,而是化作了与历史对话的从容。指尖拂过通远门粗粝的城砖,那冰凉的触感,仿佛瞬间接通了昔日金戈铁马的频率;在仅存遗迹的金汤门静立,风中似乎还回荡着“固若金汤”的誓言。当我们沿着山城步道向下眺望开阔的江岸,看两江交汇,奔流不息,“九开八闭”的古老歌诀,终于从抽象符号,坍缩成眼前这幅磅礴的山水城立体画卷。
上一次,我的相机里装满了赛博朋克的霓虹;这一次,我的心间则盛满了茶香、旧砖的气息与同行者的欢声笑语。我终得领悟,重庆真正的魔幻,其根基深植于这千年历史在崎岖土地上写就的、最深沉的空间叙事。
聚散终有时,山城情未了。愿此行结下的情谊,如两江之水,绵延长流。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他日,我们定能在各自的风景里,再次与这座城的灵魂相遇。
——晋中信息学院 远景学院 2023级董卓玥
从前只知重庆是“山城雾都”,在洪崖洞、解放碑间穿梭时,从未细想那些被现代楼宇环绕的古城门,竟藏着如此厚重的时光。这次跟着“古重庆十七道城门”的路线走,从通远门的旧城墙走到朝天门的江边,每一步都像在看一本立体的历史书。
和远景学院三校四区的伙伴们踩着青石板路,听着老师详细的讲解,重庆的历史故事映入眼帘:那些“开门”的城门,是商贸流通的动脉;“闭门”的城门,是军事防御的堡垒……那些鲜活的细节,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很开心能参加此次研学,也想对一路讲解的老师以及陪同的伙伴说句辛苦了,是大家让这段研学之旅如此充实且有意义。
——泰山科技学院远景学院 2025级 张楚晨
从通远门的斑驳城砖到朝天门的两江汇流,这场重庆研学之旅,是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也是和来自不同院校伙伴的温暖联结。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路上,听老师剖析“九开八闭”城门背后的军事谋略与商贸智慧,那些尘封的故事在眼前鲜活起来。
围坐品尝重庆美食时,和伙伴们畅谈见闻,山城的烟火气与大家的热忱,让陌生感消弭于无形。更触动我的是重庆城的韧性,古老城门守护着历史的根,现代建筑又拓展着城市的边界。这次研学让我明白,就像重庆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平衡,我们也该在坚守本心的同时,勇敢探索新的可能。欢迎我们的小伙伴可以再来重庆,体验这松弛愉快的风土人情
——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合川校区)2023级工商管理李惠子
踏着重庆山城起伏的街巷,我们以通远门为起点,开启了一场追寻古城门印记的研学之旅。此行中,斑驳城墙与林立高楼交相辉映,让我深切触摸到城市历史脉搏。作为重庆唯一陆上古城门,通远门从军事要塞转变为文化地标,正是古建筑保留与活用的缩影;再途经凤凰门、朝天门等遗址,更让人领略城市对古建筑继承发展的智慧。这也让我顿悟,通识教育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实践中的思维方法,历史与社会学等多学科联动,让我们从“看风景”升级为读懂风景背后的城市记忆与文化认同,使古城门成为承载记忆、维系文化认同的精神载体。最后,衷心感谢学院为我们搭建了走进古城门、触摸城市历史的实践平台,也感谢李院长以及带队老师一路的讲解与引导,让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古建筑背后的传承逻辑与社会学科价值。这场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行走,更是一次成长,这份收获将伴随我未来对城市文化与历史传承的探索之路。
——远景学院綦江校区2024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祁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