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意盎然。3月26日在行者公园草坪上,远景学院2024级04支部联合远景学院IF艺术团举办“‘心’艺纸鸢,逐光绘心行”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本此活动创新打造"自然疗愈+艺术表达+朋辈支持"三位一体心理育人模式,为青年学子搭建情绪释放的温暖港湾。同时以自然疗愈方式释放压力,增进人际联结,实现"以美育心、以动促融"的教育目标,活动现场46名学子在春风中执笔作画、踏歌而行,通过艺术创作、团体互动与情感表达,开启了一场与自我对话的心灵治愈之旅。

【情绪云海】
活动伊始,参与者三至四人一组领取空白纸鸢与彩笔,在春日暖阳下发挥创意。八组同学领取定制素面风筝与专业水彩工具包。
第一组以靛青波纹铺陈“焦虑之海”,用画笔绘出冲破水面的朝阳;第五组书写压力关键词,覆盖绚烂星空,寓意“暗夜终将闪耀”;还有同学以向日葵与飞鸟象征 “追光勇气”,更有小组将压力具象化为乌云,又在云端添上彩虹,预示自身终将乘风破浪,直上云霄。特别设置的“动态风筝组”引发关注——参与者每隔15分钟为作品叠加新元素,最终初始的压抑灰调蜕变为泼墨彩虹。


远景学院学工办主任王诗颖老师引导各位小伙伴讲到:“画笔是连接潜意识的桥梁,让情绪在纸鸢上显形,就是疗愈自我的开始。”空白的风筝成为放飞心绪的载体。


【心灵奇旅】
行者公园草坪上六把椅子围成圆圈,随着音乐响起,八名同学跟随节奏绕圈行走。主持人刘小蓉突然暂停音乐,宣告抢夺的开始
“心灵奇旅”环节突破传统形式,植入心理学实验设计。活动策划明阳介绍:“我们在《蓝色多瑙河》中随机插入玻璃碎裂、警报等非常规音效,制造认知冲突。”进阶赛中,李溪桐同学三次抢座失败后与对手击掌:“原来放下胜负欲反而更轻松”;蝉联冠军的王乐坦言:“当背景乐突然切换成心跳声时,我发现自己紧张到手指发麻”。
三轮淘汰赛中,有人因抢不到椅子捂脸苦笑,有人被挤开后主动放弃比赛。“当音乐突然停止时,我心跳到了嗓子眼,” 学生雷林分享道,“但被淘汰后反而释然了 ——原来‘输’的瞬间并没有想象中可怕。”李双伶老师说道:"这些设计就像镜子,照见我们应对压力时的本能反应,也照见改变的可能。"

【心愿成林】
活动尾声,一棵巨型“心愿树” KT 板成为焦点。同学们将写有烦恼、目标或祝福的便利贴贴在“枝头”:“成绩焦虑随风散”“想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祝奶奶长命百岁”。两米高的亚克力心愿树成为情感集散地,枝头悬挂的数张便签构建青春心事图谱:工科生用函数曲线描绘“恋爱概率”;有人采用三行诗体:“奶奶的药盒/该换成七格装的了/视频时您多笑了一次”。


【心灵成长】
当看到自己画的‘乌云风筝’飞上天,突然觉得那些困扰没那么沉重了。据同学们统计,绝大多数参与者认为活动“有效缓解了近期压力”,部分同学表示“通过游戏增进了与同学的联结”。手持“焦虑乌云”风筝的李溪桐同学分享:“当具象化的烦恼真正翱翔天际,才发现它们不过掌心大小。”“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像春雨般浸润成长。”支部负责人介绍。未来我们将推出“心育”系列,打造全年度、多维度的心灵成长支持体系。支部也将延续“自然疗愈+”模式,构建心理健康守护链。



本次活动融合艺术治疗与积极心理学,将静态创作与动态体验结合,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破茧成蝶” 的心理蜕变。不仅让青年学子听见内心的声音,更展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种可能——用创造代替说教,以陪伴治愈孤独,让每个年轻灵魂都能在包容的土壤里自由生长。后续,将持续推出“四季心育” 系列活动,用沉浸式体验为小伙伴们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