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远景学院于2025年3月7日下午举行双校区课程思政赛课活动。此次活动以通识课程为载体,聚焦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其创新性与实效性,推动思政教育与通识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
远景学院执行院长皮若兰、远景学院教学副院长强杨、李梦瑶,合川校区通识教学部李娇副主任应邀担任评委,双校区共9名教师参赛,全体专任教师观摩学习。

比赛伊始,邓锦莹老师带来的《社会变迁与田野调查》课程,通过人类学的视角,详细介绍了田野调查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她以蒙内铁路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人类学思维解决文化冲突和生态问题,课程内容丰富且具有现实意义。陈思含老师在《地球科学与人类未来》课程中,从古代中国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宇宙观出发,结合现代中国天眼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在天文学领域的进步,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朱姝霖老师在《极简经济学》课程中,通过讨论企业的定义、组织形式和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她以胖东来为例,分析了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如何实现消费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和社会责任。魏一鸣老师在《大学英语(3)》课程中,详细讲解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附加项”到如今的“核心价值”,展示了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引领CSR实践。


黎美茜老师在《大学英语(2)》课程中,通过电影《哪吒2》中的经典台词,探讨了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结合AI工具DeepSeek,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课程生动有趣。鲁明宙老师在《“征服美洲”与中国方案》课程中,对比了欧洲殖民者征服美洲的历史与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思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偏见,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和平发展方案。钟婷婷老师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通过条件概率的定义和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经济决策中的概率问题,并结合伦理责任,探讨了经济决策对社会的影响。



李欢老师在《线性代数》课程中,通过王小云教授的贡献展开对保密通信问题的引例,详细讲解了矩阵的逆及其在密码学中的应用,课程内容严谨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杨阳老师在《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课程中,深入分析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的“对等回应”和“非对称性回应”应对策略,展现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智慧和策略选择。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参赛教师们通过精彩的教学展示,启发了在场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的深入思考。赛后,李娇老师高度赞扬参赛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巧妙运用AI工具、小道具等辅助教学,同时融入中国天眼和哪吒2等新时代元素,并指出通过适当升华课程内容和素材的意义,是提升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方法。

最后,皮院长在总结中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应注重完整性和亲和力,善于挖掘思政元素,体现东方特有的人文关怀。她建议教师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自我论证能力,促进思维碰撞。同时,课程思政设计需注重科学性和精细度,教师应深入掌握课程内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挖掘思政元素,避免简单说教和标签化。她提倡加强案例和事件分析,启发学生思维,教会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理解世界和国家制度。此外,皮院长还强调加强学科融合,涵盖中西、古今及地方文化,进一步拓展课程思政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本次赛课活动,远景学院鼓励全体教师在通识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融入通识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教育与通识课程的有机融合,打造更具思想性、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课堂。

文:杨巧莉、谭星
图:黄秋实、孙敬轩
终审:李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