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通识教育内涵,拓宽学术视野,打破学科壁垒,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于2025年6月11日至12日,荣幸邀请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部知名学者王永雄博士莅临现场,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突破认知边界主题交流会与面向通识教育团队的课程建设深度研讨会,双轨并进,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贯通学理与实践的思想盛宴。其深厚的物理学背景、深刻的哲学思辨以及丰富的通识教育经验,为学院探索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指导。

以物理学为钥破认知边界:启跨界思维新境
6月11日,远景学子于菩提讲堂在王永雄博士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认知边界突破之旅,本次交流会由远景学院执行院长皮若兰主持。王博士以自身青年时期在美国的经历为引,生动阐释了从“专业深耕”到“跨界融合”的思维跃迁。“只有有真正理解本专业,才能了解认知的局限,进而跨学科的必然性。”王博士强调。

从物理定律到哲学叩问:看见学科的边界
作为物理学专家,王博士以欧姆定律为例展开深度解构。他通过“看点猜图案”的互动游戏,让现场学生亲身体验认知局限——当只见局部碎片时,难以窥见完整的真相。针对“点在直线上即可套用公式”的常规认知,他提出灵魂叩问:“事情很简单?还是有疑问的。电流本质为何?电压究竟是什么?”"这些追问揭示了科学定律背后深刻的哲学思辨。
“物理学不仅要验证实验定律,更需直面形而上学的本质诘问。”王博士指出,正是在不断质疑与实验求索中,研究者才能真正看清学科的认知边界。他以伽利略的科学革命为例——当世人追问“物体为何运动”时,伽利略转向研究“运动如何发生”,这一思维转变打破了“科学万能”的认知困局。

跨界探索的钥匙:站在巨人肩膀上
针对如何培养跨界素养,王博士给出具体路径:精读专业经典与前沿科普著作。他特别推荐《星空的思索》等启发性读物,并强调科学史的重要价值。“站在巨人肩膀上”"智慧虽归于牛顿,实则源自伽利略的思维革命。王博士建议学子通过阅读,建立对学科发展脉络的立体认知。

互动环节:跨界连接的现实之问
在互动环节,面对学生“兴趣领域与专业不符如何突破”的困惑,王博士坦言:“两个不相干领域的连接确实艰难,但历史上不乏成功范例。”他鼓励学子不必拘泥固定方法,保持开放心态与持续探索更为关键。



本次交流王永雄博士以深厚的学养与生动的案例,为远景学子打开了跨界思维的认知图景。交流结束后,众多学生仍围拢讨论,展现出对知识融合的浓厚兴趣。远景学院将持续搭建多元对话平台,助力学子在专业深耕与跨界融合中成长为复合型创新人才。

共促课程建设,融合交流引领发展
6月12日,远景学院联合通识教育学院各单位在南湖书院圆桌会议室举办了通识课程建设交流会,王永雄博士进行现场指导,为通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王永雄博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在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分享。他首先强调了通识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专业教育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入的专业知识,但并不能单独实现“自由教育”的目标。通识教育作为互补方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王博士通过举例说明,如美国St. John's College和香港中文大学,进一步阐述了通识教育的面貌及其与专业教育的区别。他强调,通识教育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还应涵盖通用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他以物理科学概论等课程为例,展示了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王博士还详细讲解了学生在结业后应掌握的通专技能及其在学习过程中应养成的良好习惯。这些技能包括:判断问题的关键、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运用精准的概念建立逻辑论证、分析细节及其逻辑关系、以证据和科学原理评估事情、量化分析事物、自我学习和独立处事、团队合作以及清晰、确切、合乎逻辑地表达资料等。他强调,这些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王博士的精彩讲解之后,皮若兰院长和李梦瑶副院长分别发言。皮若兰院长首先对王博士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表示,王博士的讲解不仅为学院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也为学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皮院长强调,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跨界融通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王博士的指导将为学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支持。

李梦瑶副院长也对王博士的讲解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和感谢。她指出,王博士的讲解不仅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李院长强调,远景学院将继续加强与知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她相信,通过深入的与专家交流,远景学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将取得更大的进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此次本次交流会邀请了五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通识老师,针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进行课程介绍和提出自己在课程建设中的疑惑与困难。通识教学部向小雪老师就《生命科学中的伦理》这一课程进行了讲解,她强调了生命科学中的伦理问题对于科学研究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性。科幻学院吴灵霜老师则就《科幻与想象力》这一课程进行了阐述,她指出科幻文学对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远景学院李丹老师详细介绍了她所教授的全校任选课——《人工智能与数智社会》,着重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王博士进行了深入探讨,还共同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数智社会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远景学院陈春彦老师结合远景学院通识课《植物与人类生活》,从课程内容到考核方式进行了重点解读。最后,远景学院李欢老师详细介绍了《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助力学生数学思维提升以及训练方法。





在每位老师的讲解之后,王永雄博士都给予了耐心的指导和宝贵的意见。他对每位老师的讲解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王博士的指导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也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此次课程建设指导交流会,重庆移通学院通识课程的老师们不仅展示了各自通识课程的特色和教学成果,也为外界进一步了解学校通识教育提供了窗口和契机。相信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课程建设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此次交流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为通识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行观空间拓育人维度,跨界立范启通识远略
活动间隙,王永雄博士在学院老师的陪同下,先后参访了学校通识教育成果展厅、书院社区空间、双体系人才培养基地及竞技体育中心等地。他充分肯定通识教育和书院制营造的学术生活共同体,对技术实战与职场素养双轨并进的培养模式表示高度认同,行至竞技体育中心,王博士尤为赞许学校将体魄锤炼与人格塑造纳入教育维度的先进育人视野。参观过程中,王博士多次强调:“重庆移通学院以空间赋能教育,将跨界理念具象化为可触达的成长场景,体现了通识教育的前瞻性探索。”


此次系列交流活动,王永雄博士引领学生洞察学科边界,激发跨界思维,深刻诠释了突破学科茧房的必要性与路径,立足通识教育本质,为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智慧。两场活动既启发了远景学子的认知疆域,也赋能了教师团队的教学创新,充分彰显了远景学院致力于培养兼具精深专业素养与广博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坚定决心。学院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汲取前沿理念,深化教育改革,为拔尖创新人才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