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校“大通识”8支教学团队在第九届西浦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佳绩

时间:2024-03-19 10:25 浏览:

2024年3月13日,第九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结果正式公布。历经资料初审、大众评审、专家函评等严格赛程,重庆移通学院大通识八个教学团队取得佳绩,获奖团队数量创历史新高。远景学院博雅英语团队荣获第九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年度教学创新三等奖!通识教学部、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等荣获年度创新优秀奖。其中远景学院教学团队在该项比赛中已连续三年获奖,以赛促教,成效明

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简称“西浦大赛”)(XJTLU Nat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Innovation Award)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领导与教育前沿院承办,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支持,旨在发现并奖励一批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学理念的高等院校的老师,传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创新举措。2022年,西浦大赛被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的教学竞赛版块。因其创新性的赛制、有温度的支持和专业化的体系,西浦大赛被广大参赛教师们称为“纯粹的教学创新生态”“独具特色的创新大赛”和“教育创新者的家园”。

远景学院綦江校区《博雅英语》课程团队,以《基于项目式教学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以<博雅英语-文化观察>为例》为主题,充分结合学生学情设计教学,以多媒体为辅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形成“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不断拓展第二课堂资源,成立了“共融世界跨文化”工坊,积极推进校地共建。通过对传统通识课程深度改革探索,开展全要素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远景学院合川校区《大学英语》课程团队,以《以赛促学融入<大学英语>,讲好重庆本土英语故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为题,荣获优秀奖。该团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产出的学生作品,荣获了2023年”高教社杯大学生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重庆市级二等奖。

通识教学部《幸福课》课程团队以探索与创新“课内体验+课外实践”育人路径为主题,提交了《课程思政视域下“课内体验+课外实践”育人路径的探索与创新》参赛作品,荣获了优秀奖。该团队的教学创新成果在2023年荣获重庆市教学创新比赛的三等奖,并在2022年成功立项重庆市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图:“女童保护”课外志愿活动

通识教学部《古典音乐入门》课程团队,凭借课程的创新改革成果,荣获了第九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的年度教学创新优秀奖。该团队在课程中巧妙融合多学科交叉、线上线下结合、校内外课程实践等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培养。

图:音乐课堂多师授课

通识教学部历史教学团队两门课程参与了此次教学创新大赛,并荣获优秀奖。其中,《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课程实践教学创新为题,通过问题导向,建构了PBL教学模式,依托历史背景,融合了音乐、电影、文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了跨学科双师授课。同时,该团队还对标课程思政目标,结合时政热点,深入浅出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整合校内外资源,借助书院平台,指导学生研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经典著作,并通过校外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社会,传播历史文化。

图:历史课程校外实践

《美国历史》课程则将BOPPPS教学模型巧妙地融入教学创新实践中,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图:通识课程实地调研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博物馆里的中国》课程团队,以课程 “135”为教学创新案例,打破传统历史教学内容,从文物角度出发讲述中国历史,并设计相关课堂实践,开设课外系列讲座,形成“135”课程教学模式。内容包括,一个任务: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三个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五步教学:一感:“沉浸式”博物馆课堂,二知;打破传统历史教学内容设计,三看:第二课堂,课外教学延伸,四练:体验式与自主探索互动式教学,五查:多元化考核方式。

图:师生合作课堂实践

《钓鱼城与世界中古历史》课程团队,则将钓鱼城之战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本时期中国王朝兴衰、制度变迁、战争特点、民族交融与历史人物命运。该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智育与德育”相统一,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按照“三结合”思路∶即宏观大势梳理与微观事件分析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引领学生体会学校所在地合川地区的历史文化,感受巴渝先民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与调研探究本领。

图:钓鱼城现场教学

教学需要持之以恒的改革研究和创新实践,唯有持续学习和改进,方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经历和体验。未来,“大通识”教师将继续坚持联动融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和研讨活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教学育人之中,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通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