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末的清晨,温度适宜,远景学院的志愿者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南津街江亭路社区,看望住在这里的一对空巢老人,给他们带来诚挚的问候,传递爱与温暖。
惜如今温馨家常
初次见面,老人就十分热情地招待我们。一进屋,就连忙让志愿者们坐下,转身又拿出了小零食分发给志愿者们。爷爷端来几根板凳,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里短。

婆婆说自己已经85岁,爷爷也有87岁了,现在能生活地这么幸福,是世道变好了。“一是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自然环境美丽,三是医疗水平发达。”这是老人对现在人均寿命变长的解释,婆婆笑着说到:“山中常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现在百岁老人多了,原来听都没有听说过。”老人们爽朗的笑声、乐观的心态,带动着志愿者们一起融入这个轻松的氛围。
忆当初陈年往事
爷爷说,他当时是上过旧学的,于是单位上推荐他去煤矿学校进修。而要进修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要考试。在考场上,有一道题不会做,正巧一看监考员是老乡,老乡稍微一指点,爷爷就完成了最后一题。老人说到这里,又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我学的是政教系,按理说我可以毕了业去更好的地方,但是我想到我爱人还在这边,也是单位给了我机会培养我,所以我又回到了重庆。”爷爷在回忆当年发生的事的同时,也不忘教导志愿者们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优秀的人,为国争光。当志愿者得知老人家里培育出一个博士生、一个研究生、一个本科生时,更是对老人敬佩不已,将老人的话铭记在心。

盼以后美好未来
志愿者们深受老人们丰富的人生经历感染。在临走前,老人们指向了志愿者身后墙上的小卡片,卡片上写着以往的志愿者们对老人们祝福的话语。如今,老人们将我们祝福的话语放置在自己儿孙的书法作品旁,让志愿者们的心暖暖的。
又一次告别,依旧是依依不舍。老人们拉着我们的手,将我们送出大门。一次次回头,一次次招手,都是老人们与志愿者们无声的交流。愿我们不忘初心,将志愿服务旗帜高举,将学习雷锋精神传递到社会每一个角落。

(撰稿/王茂森 摄影/王茂森)
远景学院团总支青年志愿者协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