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实践育人共建课,优势互补齐发展---记合川峡砚博物馆与《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课程共建实践基地

时间:2023-12-15 08:24 浏览:

为培养高情商管理型应用人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考能力。《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课程组于2023年12月10日与合川峡砚博物馆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实践基地,以期通过实践基地,持续推进市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申报工作。

本学期初,科学基础教研室《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课程团队进行实践课程设计,期望在本学期能够顺利开展实践课程。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在11月远景学院课程团队一行与合川峡砚博物馆展开了课程合作的初步洽谈。博物馆负责人同时也是非遗传承人易宗成老师与我们就合作事宜进行深入探讨。在合作洽谈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合川峡砚博物馆对于非遗传统文化的热忱与执着。

随后,于2023年11月10日,《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课程团队带领课程的学生们亲临合川峡砚博物馆,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活动实践。通过非遗项目烙铁画的亲身体验,学生们将数学思维与艺术创作相结合,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作品创作,通过燃烧形成的树杈状图案诠释了分形图形独特的美。一条条线分割了圆扇整个平面,实现以数学划分思维为主的平面镶嵌作品,经过填色构成一幅幅精美的画作。

活动之后,远景学院与合川峡砚博物馆举行了挂牌仪式,正式确定合川峡砚博物馆为《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这一合作的达成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体验,更深化了学校与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易宗成老师在挂牌仪式上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合作,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通过与数学的结合也给他的创作带来一些启发,希望年轻一代可以通过这样的跨界创新,将非遗传统文化带入年轻人的视野,并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负责人朱雪珂老师表示,合川峡砚博物馆的加入将为我校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平台,促使他们更好的在生活中理解和应用数学。未来,我们期待着在合川峡砚博物馆这片文化沃土上,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子。这一次合作将为文化与教育的融合搭建更为坚实的桥梁,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