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叶炳彰,远景学院2023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高掌远拓,云集景从,叶炳彰冲破心中的桎梏,于菩提树下洗净铅华!他一步步深入了解自己,勇敢地迈出步伐,在自我探索与超越的旅途中,去直视舞台之成败,拥抱每一个变化。孕育、破土、开花,时间拓印着他在菩提树下成长的痕迹。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走进这一期的菩提故事。

引言:回头看,自古磨难皆过客,浮云过后艳阳天
来到远景前,我想:
“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忆往事,中学时期,“分班制”成为一个“我”的分水岭,那是我开学来考的最差的一次。无疑我被分到了一个差的班级,很难融入,我也不愿随波逐流。我是一个理科生,但我爱好文学,最喜欢鲁迅先生。他笔下《无花的蔷薇》中写道:“无刺的蔷薇是没有的,然而没有蔷薇的刺却很多。”清醒而炸裂,我不想与他们混为一谈,就这样,三年的沉默、不善交际,彻底禁锢了我的性格。沉默成为一种性格桎梏,它定义着我、诟病着我。
我想:
“何日方知我是‘我’!”
我本微弱凡尘,亦可心向瀚空
新季新景,初入大学迷茫和无措充斥着我,我不知学习弥足珍贵,整日浑浑噩噩。而“它”数次逼近我的灵魂,于是我同“远景”的邂逅就此展开。依稀记得与远景初识于新生交流会上,博雅、通识、导师制、小班教学、文理交融、国际视野、全面发展…远景特色育人模式吸引着我。我的目标逐渐清晰,开始为自己蓄力,提前近一月余准备笔试与面试,最终不负所望,两试如愿以偿。
我想:
“沉默将不再是一道枷锁!”
不啻微茫,造炬成阳,过不被定义的人生
我开始尝试跨出自我舒适圈,探索新的自我。报名新生代表发言面试,是我迈出第一步的尝试。学院注重“双语”融合,我失利了,曾一度陷入自我怀疑,沉默与迷茫笼罩着我,我开始逃避,无法坦然接受挫折与失败。
恰此契机,辅导员找到了我,她同我讲:“你的面试表现非常出色,自身能力也很出众,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担心不完美的自己是否会被淘汰,是否值得他人喜爱,很多时候,像是一种庸人自扰。'人无完人',才是人之常情,要学会与自己和解”。我意识到,在远景,我的努力和付出终将会被看见,我的真诚也会被认可。这种理解与信任,让我与辅导员的交流更加深厚,如同家人、朋友般。
回忆如同刑满释放的春天。在远景特色活动迎新晚会上,辅导员多次鼓励下,我战战兢兢地走上台前,抱着吉他,聚光灯打在我的身上,不言而喻,我紧张得不像话,握着吉他弦的手震得出声好几次,犹如我的心脏般,跳得厉害。那一刻,我仿佛在无尽的等待中,渴望一丝宁静与释放。望向台下辅导员鼓励与期待的眼神,我用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心态,默念“能行”为自己加油打气,最终也不负众望,此次演出在同学们真挚的掌声中完美收官!勇敢迈出第一步的体验令我获益颇丰。
我想:
“或许‘我’在发光!”

不至于前,不止于此;我的人生,由我掌控
追赶日月,不苟于山川,我庆幸来到远景,这里资源众多。“Presentation”是每位远景学子的必备技能。大一初来乍到,初入大学,我便迎来了第一次英语“Presentation”。尽管事先准备充分,但站在讲台上,我依然感到紧张,其实我知道自己的腿正不受控的持续颤抖,即便是持着稿子的手也未能幸免,虽然紧张,却不再抗拒,半脱稿式从容完毕我的课堂陈述。下台后同学艳羡的说:“你真的好自信,完全不紧张,到底怎么做到这个气场的啊!”或许是我冲破“沉默”桎梏羁绊的缘由;又或许是辅导员的鼓励与器重;抑或是远景通识育人模式所产生的影响……
当然,来到远景,每个人的技能不止于此,那就不得不谈及我的“团员答辩”了,这是我自认为表现最好的一次,答辩时毫不怯场,愈加感觉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可难过的是,我的答辩并不出彩。没错,我再一次失利了,我没有成为那个矫矫不群之人。但这一次,有所遗憾,却很释然。我认识到失败只是过程而非结果,正如我所感知——“这是我表现最好的一次”。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看似成功与失败位于人生天平的两端,实际二者又近在咫尺。
我想:
“穷且益坚,失败又能奈‘我’何?”
没有什么能信手拈来,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等上大学就轻松啦,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是高中耳旁常萦绕的一句话。“摆烂”“躺平”等词语一度在互联网爆火,来到远景后,而“努力”打败“躺平”裹挟着我,身边的同学都在不断奋斗着,我开始尝试更多。同室友组队参加商科竞赛,课程很多,比赛准备几乎集中在了夜晚,那是一个个陪月亮加班的晚上,我把“好累”藏在数学草稿里,好让疲惫与梦想相比时,它更渺小一点。“上天会眷顾每一个努力的人”在此刻具象化,三个理工男在竞赛中成功斩获省级奖项,这是无数个废寝忘食日下的“千山过尽,我续长青”。
面试书院文化服务中心干事,我的努力有被看见,荣获“优秀干事”称号,但我的欲望不苟于此,“野心”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我想要连任,并为之努力着;报名青鸽赛会志愿者,“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凌晨三点的志愿活动,次日中午返程,负责多项任务,身心俱疲。期间,我需要充分熟悉赛事流程以更好服务国际象棋、三人制篮球羽毛球、垒球等30余场赛事,我身穿蓝色工作服,穿梭于赛场间……
比赛竞赛、书院干事、志愿服务等所带来的绝非白纸一张,在逻辑思维、精神素养、体质毅力等多方面我都得到了高维度提升。而日积月累的成就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焕放异彩!回首大一将尽,遇见、获得、失去、成长、释怀、完结,我与旧时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
我想:
“这才是‘我’--内向而不呆滞,寂静而又力量!”


回首路遥,少年的“泸定”能越过天涯海角
了然间,我又成长了一岁。远景是打造“家文化”的小型阵地,新生入学那天晚上,我默默的帮新同学将行李搬入宿舍,就像我入学那天学长所做一般,以实际行动传递着这份温暖,明明那天很累,但是我却异常充实。我发现正是远景深耕“家文化”,厚植“家情怀”,让我们产生“原来自己拥有这么多”的价值感与满足感,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此刻真正得到诠释!
或许一年很短,许多事情还未来得及做。“不善交际”一直是我最大的短板,正因此,我做了一个“坏”打算——留任远景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资源拓展部,为什么说是“坏”呢?远景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在今年正式成立为校级组织,校级对应的外联重担也就落在了资源拓展部的身上,而这恰是我留任的初衷,挑战自我、向上探索,去攀登全新的领地。面对新的挑战,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压力。目前,资源拓展部仅有六名干事,其中只有一名来自远景书院。工作对接、工作分配、场地、物资、赞助以及干事的积极性与责任心都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管挑战重重,但我依然充满信心。因为我知道,内心充满梦想,便能克服一切困难。正如我作为部长代表宣布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正式成立时所言:“我们即将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必将以饱满的热情及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新的学习、工作当中,当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
我想:
“沉默这道枷锁,困不住‘我’的傲骨岭峋!”

感言:母亲,你是我落拓笔下的星河骄阳
总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表示认同。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以自身的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从孩提时代起,她便悉心呵护着我,将她的智慧与爱倾注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如今,我大学的成长足迹里,依旧有她的身影,开学典礼家长代表发言、“家校共育”家长开放日、家长好评……


我内心明白,她不过是个胆怯的小女孩,为了她的孩子上台讲话,我的记忆里,她的声音很小,或许同样伴随着紧张,但她总是勇敢地站在各种场合的舞台上,闪光灯在那一刻汇聚,她是那么的耀眼。她并非天生善于言辞,但为了鼓励我、支持学校,她克服了内心的胆怯,将所有的爱和期盼融入她的言语中。她用温柔的声音讲述着对教育的理解与期望,她始终支持、鼓励着移通的、远景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她说“跟谁学,你的命运决定于教你的那个人,那个团队,作为家长,我们仅需见证孩子在学业、性格和进取心方面的显著进步”。那么,亲爱的邓小利女士,是你托举着我领略世界无限,我将会带着你的期许大步向前,在远景的知识殿堂里自由行进,于菩提树下再续长青!
我想:
“‘我’长大了”

远景学子有话说
作为远景的一名学子,我想说:
一重山有一重山的错落,我有我的平仄。大学短短四年,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或许不少同学仍对未来感到迷茫、怅惘,“大学”恰如其分,就是用来不断试错、不断找寻自我的最佳阶段。人生选择众多,没有上限,永远不要用九磅十五便士来定义自己。
进入大学第一课,或许突然没有了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对空荡的课表,不知所措,空闲时间不知如何利用,不了解自己的爱好……内耗、迷茫、挣扎、摆烂、沉沦——远景是“小班制”教学特色育人模式,学院资源丰富,我们一定要多去尝试、敢于突破,不要害怕失败,正如我的经历一般“既破万厄,何妨再战?”
愿你们永葆初心,始终保持在有限的时间里追寻自己的那轮明月,四年后能够坚定地告诉他人“自己是远景学子,是菩提院子让自己找寻到了自我”;愿你们以梦为引,冲破桎梏羁绊,在人生征途上勾勒绚烂,绘出心中至景。待梦想破晓之时,我们一同于菩提院中赏云开霞蔚,万里红妆。
导员印象
叶炳彰同学,自入学一年以来,他的进步与改变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学校及学院的各类活动中,总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和责任心,他都珍惜每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叶炳彰同学也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小有成就的成果。
作为辅导员,我对叶炳彰同学的进步和改变感到开心。同时,我也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动力,持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