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活动

【导师同行】“探百年老巷,觅光阴故事”——记远景学院李梦瑶和黄煌导师组之山城巷Citywalk课程实践

时间:2023-03-21 17:54 浏览:


2023年3月18日,远景学院李梦瑶老师2021级导师组与黄煌老师导师组联动,于重庆渝中区山城步道开展“在重庆,我们共同阅读这座城市”——远景学院重庆Citywalk课程实践活动。当天春雨绵绵,大家拾级而上,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亦感受着重庆母城文化的厚重与烟雨。

山城巷,是重庆这座山城唯一一条以“山城”命名的街巷。它依山而筑,沿崖而上,在它还未被叫作“山城巷”之前,它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天灯巷”、“天灯街”。名字源于重庆开埠后,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看着如蛇形蜿蜒向上的巷道立杆点灯,每到傍晚,一盏盏路灯在半山腰依次亮起,照亮行人回家的路,由此得名“天灯巷”“天灯街”,后改为“山城巷”。这景象就如同郭沫若先生在《天上的街市》里所描述一样,“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这条“缥缈的空中街市”,在历史中漂浮在重庆母城的半山腰,连接着上半城和下半城,更是保留了传统山城爬坡上坎的出行特点,为后来的我们留下了时代的记忆。

山城巷里的摄影馆内,展列着重庆过儿的摄影展。通过一系列照片在创作主题上选择相同的客体,展览揭示了重庆与香港两个城市的建筑设计和城市风貌之间的惊人相似之处。每张照片都捕捉到城市建筑的细节和氛围,让观赏者感受到这两座城市的不同之处。

展览厅的尽头是一个咖啡厅,但是却通往重庆作为陪都特色之一的“防空洞”。在这里正举办这一场名为“在坚持中倔强”的展览,大家在这里欣赏图片,感受到重庆曾被狂轰滥炸下的坚毅与刚强。配合展览,李梦瑶老师和黄煌老师也为学生们讲述防空洞的来历故事以及现今的居民社区功能。原来防空洞除了作为重庆人民的庇护地,也是重庆人民的避暑地,展现出重庆人民的坚强勇敢、乐观朴实的生活态度。

走出防空洞,走过一段悬空栈道,穿过一道古朴石门,来到法国仁爱堂旧址。1900年,法国天主教会建立了仁爱堂,它融合了西方建筑和传统中式建筑风格。教堂于1902年修建完成,玛丽亚方济圣女修会负责管理。仁爱堂旧址位置居高临下,地处山城巷所在山体顶端,而其所在的旧址,更是被打造成“荒野花园”,古城墙、百年钟塔和仁爱堂和谐共融,像个一位衣着华丽而神态沧桑的老者,见证了重庆的开埠历史。

此次Citywalk在“通远门”结束,结合展览的图文和那一座座历史厚重的建筑,我们了解了重庆的建城历史,重庆的城门因地势建城门十七座,但城门“九开八闭”,即九座城门是开门,八座城门是闭门。而城门的存在传递出一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大多城门破损严重,而作为重庆的古老城门之一的通远门,至今仍在继续使用。

体验感想

本次活动我有一定的遗憾,因为个人事情导致没能及时参加徒步,所以在本次活动存在一定遗憾,但是在后面,我感受到的是重庆独特的“古”味,重庆的街道是“古”的——错综复杂,重庆的人也是“古”的——热情好客,这些“古”一直是重庆特色。在博物馆中我看见了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看见了“一带一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承,看见了西方对中国青花瓷的喜爱,也看见了艺术独具一格的美。本次活动可以说让我又一次认识到了重庆,长途漫漫,重庆的“古”也会有下一批人继续欣赏,因为他是亘古不变的,一直存在重庆人心中。一级级台阶,一道道石头路,都穿插着历史痕迹,这次我们在3个小时路途攀爬,我们就是走进山城的回忆录。

——来自2022级郭浩然

地上赛博朋克,地下秘密世界,这便是真实的重庆。此次city walk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重庆母城的魅力:夏可避暑、冬可窖藏、看书喝酒吃火锅摆龙门阵的防空洞成了重庆不可或缺的专属特色;通山达水的山地城市形态与空间特色,上坡下坎、弯弯拐拐的街巷肌理,承载着市井生活的变迁演进。历史的文化魅力,在如今我们脚下娓娓道来,一一唤醒。

——来自2022级王一岚

山城巷,留住了一条条老巷子、一阶阶老梯坎、一栋栋建筑、一面面老墙,承载这原住民对山城最原始的情感,当我们一行人走过横街纵巷,上坡下坎,山城的烟火气和丰富历史文化悄然存于心中,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寻得烟火气的过往,也觅得见萌芽的新兴文化。

图文、视频

李梦瑶与黄煌导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