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课程实践】“赏木叶轮回·谱生命之诗” ——记植物美学手工艺品创作实践活动

时间:2024-11-26 20:52 浏览:

为拓宽通识教育实践育人平台,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联动,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跨学科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11月23日14:00,远景学院《植物与人类生活》授课教师陈春彦联合通识教学部《生命科学中的伦理》授课教师向小雪邀请了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美术教师梁赵飞开展了“赏木叶轮回·谱生命之诗”为主题的植物手工艺品创作实践活动,20余名师生在天空书院云端社区中华传习所拨动了智慧与实践的交响曲,真正诠释“快时代下慢生活”之意。

植物观察与识别

活动之初,具有植物学背景的陈春彦老师和生物学背景的向小雪老师引领学生在花果山森林公园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植物识别实践,增强学生对园林及生态保护植物的认识。随后,于双子湖畔,一场别开生面的“落叶创意之旅”悄然展开。在老师强调了尊重自然、安全第一,鼓励创意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同学们在捡拾落叶中探索、想象,乐在其中。“捡秋”活动不仅是一次自然认知的户外教学,更是一场心灵疗愈之旅,让师生在自然的馈赠中寻得宁与灵感。

植物手工艺品创作

树叶收集完毕后,师生一同前往天空书院云端社区中华传习所,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植物手工艺品创作环节!同学们满怀热情,以谦逊诚恳的态度向三位老师虚心求教,力求将自己的手工作品打造至完美。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的梁赵飞老师,从美学视角出发,细致讲解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要领,并现场挥洒笔墨,展示了中国画中梅花的绘制技巧。随后,他指导同学们在菩提叶脉上尝试作画,尽管部分同学是初次握笔,但在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很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跃然叶上,包括梅、兰、竹、菊、枇杷、鸡等多样题材。看着自己的创作成果,同学们的脸上绽放出了喜悦的笑容。

向小雪老师为同学们分发了植物标本画框,并悉心指导大家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树叶进行创意构图与制作。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的巧手让一片片落叶重获新生,变成了小王子、小狗、蝴蝶、鸟、鹿等生动有趣的形象,为这些原本凋零的树叶赋予了全新的艺术生命。

创意表达

在交流环节,三位老师邀请同学们分享各自植物标本与叶脉彩绘作品的创作灵感、内涵意义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老师们不仅对每件作品进行了细致点评与专业指导,还与同学们深入探讨了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主题。通过落叶的艺术再创造,一幅幅画作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宝贵与价值。这场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在师生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记忆。

本次课程实践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通识教育的多彩魅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动手能力,还引导大家学会在“快”时代下“慢”生活,细心品味每一个细节,沉浸于手工创作的乐趣之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新知,提升了自身能力,更在过程中感受到了放松与满足,领悟到了植物艺术与生活之美,为学校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又热爱生活的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文:卢鑫如

视频:卢鑫如

初审:朱雪珂

终审:李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