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双师授课】国际关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 记远景学院《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双师授课

时间:2024-05-24 10:46 浏览:

为使学生能从跨学科视角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现象进行思考,透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本质,2024年5月21日,远景学院主讲国际关系的杨阳老师携手心理学专业的袁梦老师,在《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课程中,采用双师授课模式,就“国际关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这一专题展开授课。

课程一开始,杨阳老师先就国际关系中的“政策分析”和“政策决策”两个重要的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让学生们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框架以便于能更好地与随后袁老师的心理学讲授内容进行衔接。杨阳老师提到政策分析是政策分析者根据理论和事实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备选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是科学的,而决策则是对不同政策进行选择和权衡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艺术性,受到决策者的性格、知识面、国家战略目标以及对信息的认知判断等有关。决策中最突出的现象是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不同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可谓是大相径庭。为此,杨阳老师列举了多个例子来帮助同学们进行理解。

为什么不同的决策者在面对类似信息时会存在显著的认知差异及作出截然不同的决策,袁梦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系统性讲解与分析。袁老师讲到,认知错觉是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所产生的误解和偏见。这种偏见可能来自于个人的经验、信仰、文化和社会背景等因素。例如,当一个人在看待一个陌生人时,他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信仰来判断这个人的性格和行为。这种判断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他的判断基于的是主观经验和信仰,而不是客观事实。

另外,袁老师还提到,认知错觉也源自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误解和偏见。这种偏见可能来自于社会文化、群体利益和社会结构等因素。例如,当一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中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时,他可能会在对不同性别的人进行评价时产生认知偏见。最后,袁梦老师特别总结到,国家作为人这一个体的集合,是一个超大型的社会,个体的认知偏见也会呈现在国家层面,具体体现为领导人因认知错误而导致作出错误决策。

在课程的尾声,杨阳老师对本次双师授课作了归纳总结,杨老师强调到国际关系是一门跨专业领域性极强的学科,涉及经济、政治、历史、心理学、数学、统计学等,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学好国际关系最重要的法宝。杨老师的评述,让每位同学都感到受益匪浅,而这节从心理学视角解析的国际关系课也提高了大家对《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