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数学类课程建设,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3年12月10日,远景学院数学课程教师李欢、朱雪珂和钟婷婷老师带领2023级各专业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高等数学(1)》与《微积分(1)》结合课程内容“定积分”,《生活中的数学思维》结合“密铺”的知识点,分别开展了数学类课程实践活动。


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探索性、实践性、应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环节,主要以小组探究、测量、数据分析、绘图、体验等多种方式,让活动“起”于生活,“终”于数学。
《高等数学(1)》实践活动
《高等数学(1)》课程中,李欢老师介绍了定积分求解不规则物体面积的四个解决步骤“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以“叶子光合作用”为例,提到叶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研究植物生长情况的时候,少不了要考虑到叶子的面积。并引导学生在校园中寻找不规则物体,通过测量、数据分析、绘图、计算等步骤,计算所寻物体面积。




各小组在校园中探寻发现各类实践主题。黄浩小组脑洞大开,对油条进行测量,以便知道油条的性价比;黄明真小组则就地取材,利用定积分求树叶面积;张紫岩小组更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残缺,把校园中残缺的瓷砖碎片进行测量,进一步发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美。课外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自己动手进行体验,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深刻学习了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微积分(1)》实践活动
《微积分(1)》课程中,朱雪珂老师带领大家通过DIY钻石画来了解积分中最重要的微元法。钻石画是将画作分为n*n个细小的方形格子,将每个格子中粘上方底圆顶的各色钻石从而组合成色彩亮丽的各种图案。这和定积分中对曲边梯形进行“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通过将钻石贴入方格组成各类图案后,选取目标图形并采用两种方式计算图形的面试。较为原始的方法是数清图案中所含钻石数量,再乘以每颗钻石的面积从而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这对于一副画作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朱老师讲到:“我们如果利用积分进行计算那将会大大节省我们的时间,比如兔子的耳朵我们可以把顶端的部分看作是半圆,对一个半圆进行积分很快就能得到这个区域的面积,以此我们不用花大量时间数清细小钻石的颗数”。同学们通过粘贴钻石画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更是将积分中的微元法了解的更加透彻。




《生活中的数学思维》实践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课程由朱雪珂、李欢、钟婷婷三位老师带领学生前往文峰古街进行了一次非遗文化体验课程实践活动,活动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密铺”和非遗项目“烙铁画和峡砚”的共通之处而展开。“密铺”在艺术创作中较为常用,因此在非遗手工艺品创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完成创作。在非遗传承人及指导老师们的细心教导下,同学们逐渐熟练其创造技巧,同学们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艺术感的作品,如有些同学画他们喜欢的事物;有些同学画出了他们对家人的爱有些同学画出了对即将到来的圣诞节的盼望。在创作过程中,他们惊奇地发现数学思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运用几何学中的各种属性和关系来构思他们惊和绘制图案,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成果展示
《高等数学(1)》部分成果展示




《微积分(1)》部分成果展示




《生活中的数学思维》部分作品展示




通过此次数学类课程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学生学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无缝衔接。同时,让学生们切身感受数学即生活,回归生活,去参与、体验、实践,你会发现数学之趣。自然即课堂,回归自然,去观察、探索、发现,你会发现数学之美。让我们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一起去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