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谁在为艺术买单?| 双师跨界解码艺术资本,创新课堂重构艺术认知

时间:2025-03-22 20:55 浏览:

2025年3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师授课活动在远景学院菩提多功能教室4举行,艺术学背景的赵丹老师与历史学背景的朱四维老师同台授课,以“谁在为艺术买单”为题揭开本堂课的重点:艺术作品背后的“高人”——艺术赞助人。

课程一开始,赵丹老师便以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作为导入案例,这幅由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创作的肖像画,不仅以其神秘的微笑著称于世,更因一个疑问——“蒙娜丽莎为什么叫乔孔达?”——激发了同学们对画作背后赞助人身份的强烈好奇心与探索兴趣。随后,赵老师以“什么是艺术赞助”、“哪些人可以成为艺术赞助人”两个问题引导同学们在学习通平台上积极互动。根据同学们的反馈,赵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家深入理解,逐步揭开艺术赞助领域的神秘面纱。

在探讨“为什么会有艺术赞助行为”时,朱老师以艺术作品出发,结合历史与现实,深入剖析了艺术赞助的动机。朱老师从耳熟能详的多个案例作品出发,分析艺术作品可以是赞助人展示财富、地位和权力的手段;可以有助于赞助人寻求救赎、改善名声或实现个人崇拜;也可以带来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关注,增强影响力等等。朱老师还以美第奇家族为例来探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银行家和商人通过赞助艺术来缓解财富所带来的道德危机,同时也在向世人展示他们为救赎所付出的努力。这个过程中,两位老师采用问答,补充讲授等方式,为同学们展示了学科融合的极大魅力。

课程最后是“艺术赞助人对艺术作品的影响”的讨论与总结。两位老师指出,艺术赞助人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经济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了艺术作品的创作内容和风格。赞助人是艺术品的拥有者;赞助人决定一件艺术品的产生,也干预其表现的内容。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主题和风格上,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和经济背景。

通过本次双师授课活动,同学们对艺术赞助有了理解,也对艺术赞助行为在推动艺术创作、传播和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两位老师鼓励同学们去探寻在中国艺术赞助的故事。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本次双师授课活动圆满结束,但关于艺术赞助人的讨论与思考却远未结束,它将继续激励着学生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与探索。

学生感悟

今天参加了双师授课的艺术鉴赏课,两位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我了解到那些传世名作背后都离不开赞助人的慷慨支持。瞬间想起艺术起源讨论中的“情感表现说”,似乎可以重新去思考,艺术家带着赞助人的要求创作作品,那自我情感还能有多少呢。我也对美第奇家族的赞助动机感到好奇,老师从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去讲授,从跨学科角度的探究确实很有感染力。

——代久淋

这次艺术鉴赏的双师授课让我收获颇丰,两位老师带领我们对艺术赞助人角色的探讨让我们尤为深刻,一位老师从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等赞助人对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另一位老师探讨了赞助人如何影响艺术创作与传播。这种多角度的讲解让我意识到,艺术不仅是艺术家的个人表达,也离不开赞助人的支持与“干扰”,就像命题作文一样。双师授课的互动性和启发性让我们对艺术的理解更加全面,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深入且多元的艺术课程。

——范萱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