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自然界中,矿物原料不仅是地球构成的基本单元,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们不仅支撑了工业生产、科技进步,还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学与文化价值。为了促进学科融合,提升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与珍视,2024年12月10日,陈思含老师携手朱雪珂与钟婷婷老师,开启了一场矿物原料的绮丽探索之旅。
数理艺术·创意绽放
课堂初始,朱雪珂老师以数学与艺术的奇妙融合为案例,点燃了学生的创意火花。几何图形的精妙布局,数学算法的灵动演绎,让学生见证了科学与艺术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同学们纷纷动手,利用数学原理创作出一系列精美的艺术作品。在讲解环节,朱老师深入剖析了数学与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数学中的对称原理,就像是艺术作品中的协调之美。例如,一些剪纸艺术作品,通过对纸张进行对称折叠和裁剪,创造出的图案既体现了数学的精准性,又散发着艺术的感染力。


矿物奥秘·探索之旅
随后,陈思含老师带领学生们深入探索矿物原料的世界。她从矿物原料的基本概念入手,进一步指出,矿物在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或许不经意间与它们擦肩而过。无论是家中的装饰品、日常使用的器皿,还是身上的饰品,都可能含有各种矿物成分。这些矿物不仅赋予了物品独特的质地和美感,还常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然而,矿物原料的用途远不止于此。陈老师特别强调,矿物还可以作为颜料来上色,这是矿物在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矿物颜料来绘制壁画、制作陶瓷和纺织品等。这些颜料以其鲜艳的色彩、持久的稳定性和丰富的层次感,区别于传统颜料,成为了艺术家们表达创意和情感的得力助手。


矿物绘梦·艺术交融
课程的高潮部分是用矿物原料作画。面对一堆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矿物原料,同学们满怀期待地开始了创作之旅。从研磨矿物原料到调色、作画,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惊喜。矿物原料的色彩浓郁、厚重,且具有天然的质感,与传统颜料截然不同。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将矿物原料的独特特性融入艺术创作中,创造出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作。
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深刻体会到了矿物原料的化学特性对色彩的影响,还学会了根据创作意图选择合适的颗粒度。尽管矿物原料的附着性与传统颜料有所不同,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矿物原料的特性,并掌握了特殊的



作品展示·文化自信
完成画作后,钟婷婷老师邀请了何威衡和陆定宏等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在讲解自己巧妙构思的同时,还惊喜的发现了矿物原料区别于传统原料,不仅色彩鲜艳持久,而且在调和与使用上更加灵活多变,为画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力与层次感。当然,展示中也不乏轻松愉快的时刻。一些同学大胆尝试的配色方案,虽然初看之下略显突兀,但在他们的巧妙构思下,却意外地营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引得在场师生笑声连连。




此次双师课堂下的课程实践活动,无疑是一次超越传统框架的创新尝试,它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艺术创作范畴,而是一次深刻而全面的跨学科探索。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地球科学、数学与艺术三大学科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矿物原料的独特魅力,未来远景学院将续深化跨学科教学的理念,推动课程的融合与创新。

感谢老师们的精心策划和悉心指导,让我们有机会在课程中享受到知识与艺术的双重盛宴。这次课程实践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更让我们在动手操作中深刻感悟了矿物原料的独特魅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未知,用智慧和创意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米艾乐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矿物原料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学会了如何将这些自然宝藏融入艺术创作中。这次经历无疑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威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