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远景教研】探索文化内核 创新教学设计 ——远景学院语言与社会科学教研室磨课研讨活动纪实

时间:2025-03-28 23:42 浏览:

2025年3月27日下午,远景学院语言与社会科学教研室举办《中外文化观察》课程磨课研讨活动。本次磨课聚焦“文化DNA解析与观察实践”主题,以英语授课为载体,通过理论建构、案例分析与项目实践三重路径深化跨文化教学创新。唐智盟老师进行教学展示,全体教研组教师参与点评与研讨。

首先,唐老师进行了课堂展示,通过理论筑基、视觉化实践、到校园文化观察项目驱动三个步骤,进行三维解码文化观察。以“What is culture?”为切入点,结合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冰山理论等理论框架,引导学生用英语辨析中西文化基因差异。课堂引入“图片观察法”,通过服饰、用具、文字等多个视觉元素,训练学生捕捉文化表征的能力。课程的最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Campus Culture Exploration”实践项目,需在一周内通过访谈、摄影、数据采集等方式完成校园文化调研,并完成课堂陈述,强调从生活场景中培养文化敏感度与批判性思维。

在随后的磨课研讨活动中,教研组从目标性、互动性、思政性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戴华老师表示课程需要仔细打磨大纲中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建议细化文化理论认知与跨文化交际技能的衔接。黄煌老师提到课程可以借鉴曾利娟教授的《中西文化鉴赏》的混合式教学经验,提议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更多文化案例,增强文化场景沉浸感。罗襄老师和魏一鸣老师认为可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渗透,例如课程案例考虑关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

通过本次磨课,教研小组确立了“理论模型+可视化工具+项目制学习”的递进式教学路径,同时启动“中外文化对比案例集”编纂工作,收录跨文化冲突实例、经典影视片段等素材,为后续教学提供支撑。活动最后教研室主任戴华总结指出:“文化观察课程需实现从‘知识传输’到‘认知重构’的跨越,未来可联动大学英语、通识双语课程,真正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