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研活动】团队合作明确新目标 创新思路力求新突破——记《研究方法与统计》课程团队开展课程建设讨论会

时间:2020-11-30 14:32 浏览:

11月27日下午,由科学基础教研室主任强杨老师组织,朱雪珂老师主持的《研究方法与统计》课程建设讨论会,在远景学院109办公室顺利开展,课程团队成员杨辉建、袁梦老师参与分享和讨论。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研究方法与统计》在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如何结合学院对该课程的创新改革新要求和学生培养新任务,以团队形式完成课程改革和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设计,力求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强化其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课程教学高效能、新成效。

会议中,强杨老师指出,该课程需要实现高效能,对学生有实际的帮助和作用,要思考其在学院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转变课程建设思路,结合教研室前期团队课程建设的案例和经验找到突破点。另外,结合“立德树人”要求,围绕学院通识育人目标和教学改革要求,深入研究,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等初步工作。他提出,希望通过本次重新梳理和讨论,能够形成较全面的建设思路和模式,在完整的教学周期实践之后,持续完善改进并形成教学教研成果。

接着,三位老师就本门课程的前期授课具体做法、思考和效果情况进行了分享。杨辉建老师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和学生训练项目,他强调在课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论文缩写项目、英文文献翻译、基于学生兴趣点的综述写作训练等等,这些设计都较全面的考虑到学生不同能力和素养提升的要求。同时,杨老师也提出要将学术写作、沟通与表达练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反思和成长。

朱雪珂老师表示,在前期的《研究方法与统计》课程中,给学生讲授的知识都是模块化、单元化的,可能导致学生最后在认知和训练上很难将所有的内容统一起来。后期可以采用话题式,结合老师的专业背景进行课程任务设计。在期末考核方面,可以采用每学一个模块,完成一个具体的写作任务,达成一个具体的目标,最后综合起来形成成果如论文的形式。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做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

袁梦老师谈到,需要考虑和做好现阶段学生的学情分析;在课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需要形成统一的教学思路和内容架构或框架,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可以基于此进行教学内容、方法、项目评价等方面的特色设计,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在后续的讨论中,大家细化了课程目标的研究确定思路,并将在会后继续凝练;初步确定了课程教学的5个主要建设方向和内容:命题与解题、资料与收集、数据分析、规范与道德、报告成果;初步讨论了结合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研讨会经验,创新评价方式,采用“面批”等方法指导学生的可行性等。

最后,强杨老师总结到,在育人的目标上,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展,而是要结合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细化到教学思考和环节设计中。希望《研究方法与统计》“越磨越好”,我们的集中讨论也不会只有一次,每次我们都应该提出更进一步的具体想法,每学期我们都要反过来再进行“复盘”,希望该课程最终能成为通识课程的标杆和样板。

朱雪珂、杨辉建、袁梦(撰稿)

科学基础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