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学生展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让学生意识到沟通是摆脱心理疾病的很好的方式。2021年5月23日晚7点到晚9点,远景学院2020级全体学生于3302教室召开“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主题年级会。由夏茂源同学担任此次会议的主持人。出席会议的有班导师陈秋悦以及特邀嘉宾,来自晴天心理站的杨倩老师。
 
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20岁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人际交往,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等诸多问题都可能诱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为此,如何打开青少年心扉,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沟通,是最为简单和有效的办法。
整体性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心理健康必定表现为心理整体或系统的健康。在日常繁忙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委员担任起了同学们身边的心理医生,为大家排忧解惑。年级会上,他们为大家现场答疑,用语幽默风趣,引得阵阵欢笑。
 
积极性
健康的心理不是一种平淡和不作为的消极和谐,而是有生机和活力的积极和谐。因此,主动倾诉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杨倩老师认为:倾诉是一种勇气和信任,沟通更是一种能力和态度。沟通,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桥梁。无论是亲友还是同学,选择你所信任的人,在人际互动中充分享受自由、和谐、平等,从而与你的闭塞、无聊、枯燥、乏味告别。
动态性
人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静态稳定或直线前进,而是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杨倩老师介绍说:人的心理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有效调节自身情绪很重要,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放松。她向我们介绍到:冥想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可以使我们专注到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很容易操作、比较健康的放松方法,广泛地应用到多种精神障碍的治疗中,比如失眠、各类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障碍等,都会取得比较好的减压、舒缓、放松作用。
持续性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性过程。杨倩老师分享到:心理问题并不是单个因素简单造成的,因此,它的解决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解决心理问题,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因此,杨倩老师希望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多与他人沟通,一点点扫除心理阴霾。
 
学会接受人生的“不如意”
当我们在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最高效的去行动,采取最稳妥的办法;心里却要先想到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并在心态上接受失败的可能性。生活总有光明与黑暗的一面,认识生活的“不如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用心中之火,照亮前行之路,才能与光不期而遇。至此,远景学院2020级“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主题年级会圆满结束。
 
供稿:新闻宣传中心
撰稿/摄影:刘林涛
二〇二〇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