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下午,2019第三届重庆市大学生影评大赛在缤果大剧院落下帷幕。本次影评大赛共收到全国100多所高校500余份参赛作品,颁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一等奖各3名,二等奖各5名,三等奖各8名,优秀奖各10名。远景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廖钰津同学荣获本科生组三等奖。


重庆市大学生影评大赛面向全国高校征稿,旨在鼓励年轻影评人坚持艺术理想,发掘原创精神、人文情怀和时代洞察力。相比前两届影评大赛,本次影评大赛的作品覆盖面更广、质量更高,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大。


颁奖典礼之后,远景学院新闻媒体中心记者对廖钰津同学进行了采访。她在采访中谈到了她对于写影评的见解——写影评没有捷径。她表示,除了需要在反复的拉片训练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之外,还需要平日里多读、多写来提升文字功底。她还说到,写影评切忌写成观后感,影评是对影视作品进行评论赏析,理论色彩浓厚,其次,在文体上多为议论文,文字更是要做到通透与严谨,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阐述,多留意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才有可能激发出更新颖的见解。“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获得观点并分析观点,在写影评的过程中探索电影的奥妙并体验思考的快乐,透过屏幕去感知这个世界的温度。”这是她认为一篇有态度的影评应有的品质。
已在远景学院学习了一年多时间的廖钰津同学,强调了远景学院独特的教学模式为她在影评撰写这条路上带来的帮助,她提到课堂陈述和小组讨论环节培养了她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表达的勇气,加之在远景学院彭可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的写作训练让她的文笔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都成为了她在影评撰写过程中宝贵的经验。

随后,新闻媒体中心的记者还有幸采访了远景学院院长关玉琳教授。关院长对本次获奖的同学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她认为,这是一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认可。在回答“你认为一篇影评考察了学生的哪些能力呢?”这一问题时,她说到,电影评论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扎实的写作技巧;二,深入读者内心;三,知晓电影的制作方法。这几点都反映了评论者是如何从个人观察世界的角度和经验去分析电影的特殊、重点之处,从而使观者能够从多维度去理解电影。最后,她也希望大赛能够激发更多学生的创作激情,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电影鉴赏与评论的交流中来。

本次颁奖典礼上,重庆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王贞华提到,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在完满教育理念引导下,重视电影对学生的德育、美育作用,将电影评论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紧密结合,注重影评写作对大学生的思辨力、表达力的提升,而这些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如此,远景学院对于学生的影视教育也从未缺失,凭借着特色的教育模式,注重优秀影视作品对学生的鼓舞作用。


一年一度的影评大赛对于提升青年大学生在影视方面的激情,提升影视教育质量,全面增强影评创作能力,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促进全国青年影视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希望有更多学子参与影评大赛,继续进步,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撰稿:周雨婷
摄影:何恣旭
指导老师: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