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复旦研学】光华楼里探思潮,燕园深处论自由——远景师生2025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暑期学校思辨实录

时间:2025-09-02 17:05 浏览: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人文视野、夯实通识教育根基,提升学生多元思辨与交流能力,远景学院持续选拔优秀学子参与知名校级交流,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通识视野的复合型人才。2025年暑假期间,我院2022级财务管理专业杨梦涵同学,在学院推荐与严格选拔下,成功入选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暑期学校项目,与学院历史学科鲁明宙老师一同前往上海,深度参与了主题为“西方政治思想史: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课程学习。

本次暑期课程由著名欧洲思想史学者、巴黎萨克雷大学荣休教授艾伦·卡汉(Alan Kahan)主讲,汇聚了来自海内外顶尖高校的百余位师生。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这座学术殿堂里,杨梦涵同学与鲁明宙老师同来自五湖四海的伙伴们,在全英文环境中沉浸于思想的激荡,共同探索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思想谱系、历史脉络及其当代回响。

在课堂中积累自信,通识教育打下底气

此次课程持续五天,共计16个学时。面对全英文授课环境和大量的课前学习资料,起初杨梦涵同学难免有些忐忑。但很快她发现,过去在远景课堂中沉淀下来的知识储备与思维方式,悄然成为了她在这里课堂学习时的底气。

第一天的课堂上,Kahan教授围绕“文本本位”与“语境主义”两个关键词,为学生搭建起思想史方法论的基本框架。他不仅要求学生熟悉经典著作,更鼓励大家跳脱文本,去追问思想背后的深层逻辑——“除了理解作者在说什么,更要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随着课程推进,Kahan教授通过“自由主义1.0、2.0、3.0”版本的梳理,带领学生辨析了不同时代自由主义者的核心观点。在课堂讨论中,教授不断引导大家跳出表面对立,消解对一些二元对立问题的刻板印象。其中令杨梦涵最深刻的是教授提出的:“property is old, fighting is new”(财产的观念已久,争斗的思维却是新的)这句话,启发她重新思考自由主义背后的深层张力。自由,是否真的属于每个人?还是说,穷人的生活路径从一开始就已经被“自由”的话语所限定?

事实上,杨梦涵在课堂中之所以能够快速汲取知识,离不开远景学院长期以来通识教育的浸润。早在《西方哲学史》的课堂上,“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命题,便引导她思考思想变动与恒常之间的张力;在《世界视野:政治、历史、文化》课程中,推荐阅读的《通往奴役之路》便为她打开了思想的大门:该书对集体主义可能导致“道德腐败”的犀利批判,早早地激发了她对自由主义的兴趣;而《地球环境与人类未来》则为她埋下了思辨的种子,引导她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在《生命科学中的伦理》课上,老师教导的“从善”原则,也早已成为她明明德的内在准则。

跨越学科壁垒,辩论淬炼思想锋芒

在此次课程中,令杨梦涵获益良多的是与其他高校同学就思想问题展开辩论的经历。她深刻体会到,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每个学科的学子都散发出独特的气质。当山东大学历史学系的一位直博生与她就“自由的本质”展开辩论时,杨梦涵没有被对方严谨的逻辑和犀利的语言吓倒,而是运用了类似苏格拉底“助产术”的方式,专注于对方论述中的漏洞,不断通过提问与诘难,与之深入探讨,虽然最终双方都没有说服对方,但是在一环扣一环的问答中,共同催生和明晰了彼此的思想。结束探讨后,对方不禁夸赞:“你的思辨能力让我印象深刻,不仅逻辑严密,而且观点独到,这在大三学生中太少见了。”杨梦涵清楚地意识到,远景课堂中的跨学科对话与思辨训练,正是构成她思想成长的重要基石。

与师同行,亦是一次心灵成长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复旦之行,杨梦涵同学并非孤身一人前往,而是与学院历史学科的鲁明宙老师同行。在课程之外,鲁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予她悉心指导,也与她展开了诸多深度对话。

“鲁老师在课堂中的细致观察和专业背景,让我受益匪浅,有时候我在课堂上关注哲学层面的问题,而鲁老师则会从历史学的角度引导我去看待这些思想的起源和演变。他常常提醒我,不要被抽象的概念牵着走,要关注思想背后的历史细节与现实落点。”杨梦涵如是说。

返校后,杨梦涵也就此行感悟与李梦瑶副院长探讨了自由的本质。李老师则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建议她在今后的思考中融入“田野调查”的方法,以更好地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框架。

正是这样的“同行”与对话,让杨梦涵在课程之外也获得了思想的启发与人文的温度。

思想的种子已悄然播下,未来可期

课程结业之际,杨梦涵在笔记本上写下:“我们都在一个巨大的圆周里行走,但民主赋予了我们无限路径的选择权。”——这正是Alan Kahan教授在结课日回应她的哲学诘问,这趟学习之旅带给她的,不止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思考方式与精神状态的转变。尤其在‘自由’这个议题上,她收获良多。纵使心中仍然充满了许多困惑,但她学会了不给人生设限,与其梦想明天,不如活好今天。

最后,杨梦涵特别感谢学院的支持与栽培:“感谢远景学院为我提供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得以走进复旦、走入更宽广的思想世界。更感谢学院一直以来对通识教育与跨学科学习的高度重视,这份底气让我在与全国各地优秀学子交流时,始终自信、从容。”

这次复旦课程一方面启发我在教学与研究中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拘泥于现有的教学经验,努力接纳吸收其他学科教师的意见;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我对自由主义思想史的理解,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教学方法,从而在今后的课堂中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

——远景学院 艺术与人文教研室 鲁明宙

后记

此次复旦暑期课程,见证了远景学子在高水平学术舞台上的从容与自信。未来,远景学院将持续以“博雅通识、国际视野、思辨创新、责任担当”的育人理念为核心,继续搭建更多高水平交流平台,助力更多学子在多元的思想海洋中拓展边界、照见自我、追寻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