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筑牢网络防线 护航青春成长

时间:2025-11-14 11:31 浏览:

为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风险防范能力,11月12日,由远景学院主办的“大学生网络风险预防与应对”专题讲座在重庆移通学院松格完满展厅举行。本次活动由远景学院学工办主任王诗颖主持,特邀西南政法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吕林博士担任主讲,围绕网络诈骗、网络侵权及其他网络违法行为,结合实际案例展开讲解。

嘉宾介绍

吕林博士现任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团成员,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评审专家,重庆市教委法律咨询专家委员,同时在两江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南岸区政府任法律顾问团成员。先后主持和主研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十余篇。曾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多次获评重庆市优秀公务员,多次参与地方立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重大改革课题起草工作,多篇咨政成果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采用,先后在教育部“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及其他活动中担任评审专家和顾问。

讲座伊始,主持人王老师介绍了吕博士的学术与实践背景,并指出当下大学生身处网络多维空间,既享受着信息便捷的红利,也面临着诈骗侵权的危机。本次讲座是为远景学子们量身定制的网络安全锦囊,望大家能在吕博士的分享中习得识险之智、避险之策,于网络天地间行得正、走得稳。

在讲座中,吕博士从知法、守法、用法三个维度出发,结合PPT展示了多个真实案例,系统分析了几类常见的网络风险。针对网络诈骗,他列举了刷单返利的糖衣炮弹、校园网贷的连环陷阱、冒充客服的声东击西等典型手段,以某高校学子因轻信兼职高薪被骗数万元的案例直击痛点,提醒学生警惕高薪兼职等诱惑,增强识别能力。

关于网络侵权,他重点讲解了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名誉侵权问题,讲述某毕业生因求职信息被贩卖陷入网贷纠纷的遭遇,警示道:“信息如隐私之窗,一旦洞开便难复掩。”并引用《个人信息保护法》说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定界限,叮嘱学子们莫因小利泄露身份、住址、银行卡等核心信息。此外,他还剖析了“借卡跑分”、传播网络谣言等行为的违法性质及其后果。在应对策略环节,吕博士提出三不三必防范建议,即不贪小利刷单、不借银行卡给他人、不随意泄露隐私信息;遇骗必留痕、维权必及时、普法必力行。

王诗颖在总结中呼吁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网络安全的践行者与传播者。本次讲座有助于学生明确网络行为的法律边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注入青春力量。远景学院表示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筑牢青年学生的法治防线。愿广大大学生能以法为剑,在网络浪潮中劈波斩浪;以智为舟,在青春征途中行稳致远,于数字时代书写既安全且精彩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