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0日,经过了近48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这片土地,晨曦初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还记得今年4月,远景学院开展关于女王大学圣玛丽学院交换生选拔工作,通过资格审查、面试等一系列工作。最终远景学院我和2016级沈毅两位同学,以交换生的身份,于2018年9月前往女王大学圣玛丽学院开始一学期的交流学习。临行前,我们在远景书院,皮院长、曾院长和老师们对我们的再三嘱咐,强调学习和安全的问题。
一眨眼一个月过去了,回顾这充实而又精彩的一个月,收获颇丰,受益良多。在这里,我们不光学习语言,也学习这里的通识课程,和本校的学生一样,上体育课和音乐课,参加他们的课外活动。正因为国内的通识课基础,我们才如此快速地融入和适应这里的生活。
圣玛丽学院离学校安排给我们的住处大约五公里,每天早晨我需要乘坐公交车去学校。我每天的课程都是从早上十点开始,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必像在国内那样要很早起床。学校坐落于离市中心不远的地方,出学校门口就是公交站,去哪都很方便。学校不大,只有一栋楼,可是这栋楼却不小,还记得在这里的第一个星期,所有的国际生都没办法按时到教室上课,因为整栋楼太大太复杂了,迷路了找不到教室是常有的事。

这学期,像我一样到圣玛丽学院做国际生的同学有二十多个,他们来自西班牙、斯洛伐克、波兰、瑞士、美国、葡萄牙、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他们富有活力,非常健谈,无论在哪里身边站着谁,都能迅速找到话题激烈讨论起来。在国内我的性格已经够开朗了,但是在他们面前我算是比较害羞的女孩子。不过这一个月下来,我已经掌握了聊天的精髓,从天气到政治,从体育到时尚,信手拈来。这也使我的口语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有时候词不达意,会充分利用手势,让对方明白我在说什么,曾经害怕开口说英语会有语法错误这样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这里人们并不会关注语法正确与否,交流才是最主要的。
一开始上课是真的挺吃力的,老师语速快,有口音,必须要十分专注才能从一个长长的句子里抓住一些词语快速记下来。特别是爱尔兰历史课,有很多人名地名我常常听不出来,还以为是个不认识的单词。有时候为了快速记笔记,会夹杂着中英文一起写,单词拼写正确与否都不重要了,自己能看懂就行了,课后疯狂查没听懂的部分的资料。一节课一个小时整,历史课连上两节,下课之后头晕目眩。有时候会分小组讨论,老师发给每个小组几个问题,学生会花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一起讨论,最后做一个陈述。和我一组的有两个本地学霸,笔记又全又工整,字也写得很好看,我们小组总是在他们两人的带领下最先完成讨论。

学校里有免费的健身房,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旁边是很大的室内运动场。第一周我选择了Netball这门课,Netball是一种和篮球很相似的运动。第一次上课,我也没想太多,穿着阔腿裤和靴子就去了,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一到地方傻了,大家都穿短袖短裤运动鞋,搞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像个局外人过来参观一样。热身运动我就傻了,这和我在国内上的体育课完全不一样啊,我们热身就慢跑一圈,而这里是在球场内分两边站好,来回跑,慢跑、中速跑、加速跑、高抬腿跑、后踢腿跑、旋转跑、单脚跳……跑了十几个来回吧,我已经累到气喘吁吁心脏几乎都要跳出来了,不过这才只是热身而已。接下来又分三人一组跑着传球,没投进做俯卧撑。后来分成几个队伍两两进行比赛,防守进攻投球,很丢脸的是我整场下来连球都没摸到过。课后我想了很久,觉得有些羞愧,我的身体素质也太差了,即使我在国内也健身,也几乎跟不上。这种体育课强度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却不平常。增强身体素质迫在眉睫但道路还很长远啊!

坐在圣玛丽校园里,大树从枝头末梢带些许秋天气息的绿色眨眼间变为金黄,铺满整个大地,其余的挂在枝头摇摇欲坠。回想起刚到这里,那抹绿仿佛就是昨天的事。一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与学校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同学们交流,感受异域文化,差异和对比让我明白在这里的学习就是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