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远景学院】体验美式教育•感受高校力量

时间:2018-08-26 20:23 浏览:

美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国的学生又有着怎样的生活?很多人都觉得国外的大学生活应该是潇洒异常,真的是这样么?

今年暑期我们来到美国NIU进行为期17天的游学交流活动,来到美国的第二天,我们开始了在NIU的学习之旅,一系列的课程让我们真正走进了美国课堂。

来到NIU坐在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老师把这段时间的课程计划下发,上面有每次课讨论什么内容、要看什么材料、作业是什么。我们拿到课程计划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得预习课程。每天有不一样的任务,不一样的课程。

经过这段时间上课的体验,我发现他们课堂上的学习氛围非常好,一小时的课几乎有三四十次的提问。我们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甚至有些不适应,有时候感觉很惊讶老师提问太多了,同时英文交流让我们其中很多个同学很容易走神,听不懂老师的意思。但每天NIU的老师或者学生都会主动帮助我们,给我们翻译讲解,提前做好安排告诉我们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美国式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之间彼此倾听和交流,合作和分享。同学之间的交流不仅能互相启迪、开拓视野,还能增加同学间的友谊和人际交往能力。小组讨论也是美国课堂的基本形式,老师同学们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对方的情感,分享学习的快乐。美国式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得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虽然他们学习的内容可能不够深不够难也不够广,但只要是学生自己领悟的知识点,不仅终身难以忘记,而且往往能够举一反三。

与之相比,中国学校教育深受孔子“学而时习之”思想的影响,老师把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教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地复习背诵,使之成为终身不忘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传统的人文经典教育是有效的,但对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而言,其弊端显而易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比较扎实,但也因此束缚了思想和思维,丧失了培养创新意识的机会。

美国高校的氛围比较自由,对老师的要求也不像国内那么刻板,对教姿教态要求很少,主要是讲课内容要抓住学生,讲的知识要有启发性。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向任何人挑战,即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站在面前,你也可以跟他辩论,学生可以跟老师辩论,年轻老师可以跟资深教授辩论,争得面红耳赤,但学术争鸣结束后,大家还是好朋友。这种气氛非常好,谁也没有把面子、职位、地位等带到学术争鸣里。

说到美国大学学习氛围,这段时间深有体会,他们相信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的,如果发现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不够完整和完善,所以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教学去完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美国的东西感觉那么难,因为他们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被迫把理论改造的很复杂,实践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可以解决问题。

美国拥有众多名校,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大学生前来就读,其中就包括很多中国留学生。这几天我采访了几名正在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最大的共同感受就是,在美国大学就读很自由,但完成学业并不轻松。而且美国高校的考试内容没有边际,全由老师决定,在分数方面,毫不含糊,过不了,就要重修。学习压力也特别大,每两个星期就考一次试,考完试还有一大堆家庭作业,全都算进期末成绩里的。如果考试作弊,处罚很严,一旦发现,立即要求退出这门课程。

这次美国之旅让我真切的感受美国大学的特别,喜欢这里的人,喜欢这里的天,喜欢这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