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双师授课】从沙漠到丝路:双师课堂揭秘阿联酋在“一带一路”中的蜕变之路

时间:2024-10-29 22:50 浏览: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2013年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来,已吸引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与合作。阿联酋,作为首个积极响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中东国家之一,充满活力的经济、具有典型的阿拉伯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历史背景,成为2024年10月23日远景学院《博雅英语(2)》课堂,英语老师黄煌和历史老师鲁明宙双师双语课堂的焦点。

中东国家,傻傻分不清

黄煌老师巧妙地运用知识问答测试作为开场,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重新审视自己对中东地区的了解,“中东国家”这个名词对学生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多哈、阿联酋、阿布扎比、迪拜等地名,学生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当黄老师将这些地名与中东地图相结合时,学生们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对这些地区的了解远不如想象中的深刻。而鲁老师则展示了不同国家的男性头巾,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不同中东国家之间在文化身份认同上的不同,亲身体验着那份独特的文化魅力,直观地感受中东国家的文化多样性。

黄老师通过地图上的标识,详细解释了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老师强调,中东地区不仅是世界能源的重要供应地,也是多个文明的交汇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黄老师用多媒体手段,带领同学们深入中东的地理与文化,开启了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也帮助大家区别开了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的一些细微差别,也给大家种下了对阿联酋蜕变的好奇。

穿越时空的对话

在双师课堂上,历史老师鲁明宙引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深入探索阿联酋从荒芜沙漠到“一带一路”重要伙伴的蜕变之路。他首先从地理环境入手,描绘了阿联酋广袤无垠的沙漠景观与干燥的气候特征,为学生们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随后,鲁老师详细阐述了阿联酋的殖民历史与独立之路,从1185年的无帝国统治状态,到被多个国家长期殖民统治,再到1971年独立建国的艰辛历程,每一个历史节点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而黄老师则通过补充伊斯兰教的“斋月Ramadan”时间和斋月习俗,让学生们对阿联酋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斋月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功课之一,穆斯林在斋月期间从黎明到日落禁食,这不仅是对信仰的考验,也是对个人意志和刻苦能力的锻炼。

此外,黄煌老师还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提醒学生们在阿拉伯文化中,猪肉是禁忌食物,且禁酒禁鸦片等。这一细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阿联酋文化习俗的理解,通过这些生动的讲解,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

此次“双师双语”授课,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阿联酋历史文化的平台,激发了他们探索世界、理解多元文化的热情,更在跨学科的文化碰撞中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为他们未来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感想:

2023级熊宇

在课上,两位老师将跨文化知识、阿联酋历史紧密融合,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多元化、深层次的学习环境。

老师们将跨文化知识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通过阅读理解阿联酋的历史文献、进行跨文化主题讨论等方式,让我们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深入理解阿联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023级 王炀

鲁老师给我们介绍的阿联酋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视角。通过生动的讲述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我们得以窥见阿联酋从一个沙漠小国发展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壮丽历程。这段历史的讲述,不仅让学生们对阿联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思考国家发展、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等深刻议题。

这次双师授课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碰撞与灵感的激发。通过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老师的合作,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在双师授课的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尊重多元文化和如何与世界对话。

文:饶霜、熊宇

图:王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