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双师授课】赏标题音乐之魅力,探文化作品之根源——记《古典音乐入门》多师课堂

时间:2023-11-02 17:43 浏览:

什么是“浪漫主义”?“浪漫”与“浪漫主义”有何区别,“浪漫”一词又从何而来呢?2023年10月30日上午10点在菩提教室五《古典音乐入门》的课堂中,陈榭非老师邀请通识教学部历史老师邓露露和单旭燕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多师授课,从不同视角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浪漫”背后的文化故事。

陈榭非老师从柏辽兹这个风流才子的人生经历开始,介绍其与爱尔兰裔女演员哈利叶特·史密森之间的虐恋故事,而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便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幻想交响曲》的灵感来源。陈榭非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欣赏了此曲第一,第五两个乐章,分析其独特作曲手法“固定乐思“,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虽然没有语言,但这种音乐的情感共鸣,节奏的快慢变化,声响的忽急忽缓,思绪与之共舞,同学们十分享受这音乐盛宴。

那么究竟何为“浪漫主义”呢?邓露露老师从十九世纪的社会背景和浪漫主义这一概念的起源这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从欧洲的整体社会动态来看,自文艺复兴后,启蒙运动思潮涌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随着物质世界的逐步开发,人类的思想也逐渐得到解放,渴望激情,渴望人性的自由、解放成了那时人们趋之若鹜的理想,于是浪漫主义思想便随之孕育。对“浪漫主义”在概念上得到充分了解后,邓露露老师继续对“浪漫”这一概念从词源学的角度进行诠释,指出“浪漫”一词出自罗曼语“传奇”(Romance),阐明了“浪漫”一词与“罗马”之间的关系,间接地说明了古罗马文明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

“死亡“与“疾病”是单旭燕老师为这堂课提供的两个关键词。由于十九世纪初欧洲动荡的社会形势,以法国人为首的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人民追求一种病态的,畸形的审美体验,人们通过以例如电击刺激或吸食鸦片的方式获得短暂快感从而暂时地逃避现实。这荒诞的思想与第五乐章《女巫安息夜之梦》不谋而合,解释了其形成的历史缘由。

接着,单老师继续阐述“疾病”与“浪漫“之间的关系,从新视角解释”浪漫“一词。单老师以林黛玉、茶花女、肖邦等人物形象举例,指出肺结核这一工业革命时期的流行疾病如何给这些人物形象带来别具一格的美感,将“疾病浪漫”这一概念具体化,鲜明化,说明了这种疾病下形成的”浪漫主义“审美其本质是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人民心中的愁思和忧郁。

“在历史与音乐的碰撞和交流之中,我受益颇多。音乐就像是在对历史的表达与诉说,两者相互贯通,让我感受到了不同于当代流行音乐的独特魅力。”

——远景学院2023级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梅渝兰

“通过三位老师的讲解,我对历史背景更加熟悉,也体会到了音乐的美丽,这样的授课让我对课堂内容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更容易地记忆。”

——远景学院2023级通信工程专业 叶炳彰

通过本次课堂,同学们了解到“浪漫”的多重含义,不仅是当今时代片面意义上的浪漫,更是多维度,多方面的理解。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了解到其背后蕴含的历史背景、时代文化。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而艺术皆来自生活,但也高于生活。

图:严莉

文: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