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为了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的路径,推动课程重构与竞赛指导的智慧化升级,合川校区远景学院教师陈思含、钟婷婷赴大连参加了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主办、“创新者说X大连”团队承办的“AI与教育的未来对话”专题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教师、教务管理者及教育研究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课程重构及竞赛指导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绘智慧教育新图景。

理念重塑:从知识传递到全人培养
活动开场,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教授以“理念重塑:从知识灌输到有意义的成长”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高等教育需突破“以知识点为核心”的传统框架,转向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跨文化协作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学创新的本质是回归教育本真——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张晓军强调,西浦大赛通过鼓励教师呈现真实教育理念,推动课程从“知识容器”转变为“能力孵化器”。

技术赋能:AI重构作业与学习闭环
大连海事大学姚征老师以“从课程构建到能力跃迁:AI赋能的实战与思考”为题,分享了其在作业设计中的创新实践。通过引入视频作业形式,结合知识图谱技术分析学生提交内容,教师可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同时,学生互评与AI辅助评分系统实现了“上传即反馈”的个性化学习路径。“AI不是替代教师,而是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姚征的实践案例为智慧课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无限制课堂:小组协作激发专业热情
大连交通大学许宗桢老师以“用AI改变教学,还是先改变自己——一门课程的实践”为题,展示了其“无限制课堂”的构建经验。他打破传统小组人数限制,允许1-6人自由组队,并通过项目制学习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当学生为解决真实问题而学习时,AI会成为他们的协作伙伴,而非冰冷工具。”许宗桢指出,动态调整任务难度与角色分工是关键,AI可通过数据实时推荐适配资源,支撑差异化教学。

共识与行动:以交流推动创新落地
在互动研讨环节,围绕“AI时代教学创新的痛点与突破路径”“教学竞赛中的团队协作与资源整合”两大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AI应用中的技术适配难题,部分教师提出“AI工具与学科特性结合不足”“算法偏见影响教学评价公平性”等痛点;而在教学竞赛领域,跨学科团队磨合、资源统筹效率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西交利物浦大学张晓军教授在总结中指出:“AI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技术杠杆,但教育的温度始终来自教师的用心设计。”他强调,技术可辅助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学情数据动态分析等创新,但课堂中的情感共鸣、批判性思维激发仍需教师深度参与。

通过本次交流,我院教师认识到教学创新需突破知识灌输需要转向全人培养,AI可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支撑差异化教学,是重构作业与学习闭环的有力工具。希望在未来进一步探索AI与学科深度融合,解决技术适配难题,让AI更好辅助教学,同时坚守教育温度,激发学生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