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创新路径,推动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全面升级,9月26日至30日,远景学院许燚珂、陈春花两位教师赴西安参加“智慧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混合式教学与智慧课程实践”高校师资培训班(第三期)。本次培训围绕AI在教学改革、模式创新、赛事融合与课堂实践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展开系统讲解,结合典型案例与实操经验,全方位提升教师在智能教育环境下的教学素养与育人能力,为构建智慧课堂、推进融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西安交通大学吴宁教授从国家战略与全球视野出发,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并重点阐释了AI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她指出,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成为推动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吴教授结合自身建课经验,详细讲解了知识图谱构建、个性化学习服务、AI助教助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路径,通过实例说明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实现因材施教与教学评价创新。同时,她强调应注重教学设计,通过设置挑战性作业、组织分组研讨等方式激发学生深度思考,避免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吴教授还提醒,尽管AI在教育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仍需理性看待其在伦理、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坚持以“人机协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党跃武教授在会议中强调,教育应坚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发展共同体。他指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聚焦于塑造“不被社会遗忘、不被时代抛弃、不被机器替代”的有生命力的未来人才。党教授结合四川大学在智慧教学方面的实践成果,生动展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与发展潜力,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务实可行的路径参考。

陕西省教学名师陈树新教授以“数智课程建设与实践”为题作专题报告。他指出,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常态,数智化教学的核心在于遵循“数字化+数智化”双轮驱动路径,实现教学资源系统构建与人工智能全面赋能的深度融合。陈教授强调,平台是基础、资源是关键、学习是目的、评价是保障,并重点讲解了如何依托知识图谱构建清晰的课程脉络,以及借助智能教学平台训练课程专用智能体,从而有效推进“以智助学、以智助教”,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与精准教学评价。他的分享内容系统、方法实用,为现场教师在数智化课程建设方面提供了清晰的建设思路与可操作路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三阳教授系统阐述了课程、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推进课程建设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指引。在课堂教学方面,他借鉴名师大家的经验,深入分享了包括讲授技巧与教学要点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并针对教学竞赛,从备赛策略到参赛注意事项作了细致解析。最后,刘老师还结合个人经历,生动验证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与实践效果。

培训过程中,许燚珂、陈春花两位老师全程专注聆听、认真记录,积极参与研讨互动,结合教学实际深入思考如何将AI前沿技术融入课程设计与课堂实践。许燚珂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前沿、案例详实,让我对智慧教学有了系统认识。特别是知识图谱构建与AI助教应用等实操内容,为今后开展智慧课程设计提供了清晰路径。”陈春花老师补充道:“专家关于‘人机协同’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阐述令人深受启发。我们将把分组研讨、挑战性作业等互动策略融入课堂,激发学生高阶思维,提升教学效能。”
本次培训为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动力。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优化智慧教学环境,加强师资智能素养培育,积极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助力建设更加智慧、融合、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撰稿:许燚珂、陈春花
摄图:许燚珂、陈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