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经济蓬勃与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消费和投资决策不再仅仅是理性的数字游戏,而是深受各类心理学效应影响的复杂行为。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消费和投资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2025年5月23日,远景学院经济学老师朱姝霖与心理学课程的吴昊飞老师联合开展了一场双师课堂,以“心理学效应对人们消费和投资行为的影响”为主题,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究非理性决策的原因。
课堂伊始,朱老师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引入行为经济学这一跨学科领域,阐述了其通过结合经济学与心理学知识,揭示人们在现实决策中如何系统性偏离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为后续深入探讨进行了铺垫。

吴老师则凭借其深厚的心理学专业背景,深入剖析了前景理论对决策行为的深远影响。她在讲解中巧妙地将购物、点外卖等日常情境融入理论,使学生明白相同结果因参照点不同会引发截然相反的情感体验与决策偏好,精准剖析了心理对比在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课堂上,一系列生动的实验案例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譬如,冰淇淋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人们常因参照物的差异而对物品的真正价值产生错误判断;餐具实验则从价格、数量、完整性等多维度展示人们决策时的非理性倾向。这些案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中消费现象的反思。
课堂讨论环节,一道关于确定收益与风险收益选择的思考题,将气氛推向高潮。“是选择100%赚取1000元,还是50%赚取2000元?如果换成100%亏损1000元,和50%亏损2000元呢?”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从自身经验和理性分析角度阐述选择理由,在观点碰撞中深化对“损失厌恶”心理学效应的认知,领悟到人们普遍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高于收益。

本次双师课堂不仅让学生深入掌握心理学效应在消费和投资决策中的丰富应用场景,还培养了他们识别常见的消费陷阱、进行理性决策、进行财富管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学生对“幸福”的思考之旅,理解金钱与幸福的辩证关系,认识到追求幸福才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