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是什么样的?为了更好回答这一问题,远景学院音乐学博士郭杨老师携手拥有世界史背景的鲁明宙老师,在菩提多媒体4教室《古典音乐鉴赏》课堂上,共同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双师授课。通过分析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与历史内容,将世界史与音乐的边界打破,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次深刻的跨学科学习体验。
《古典音乐鉴赏》的课堂宛如一座时空交错的艺术殿堂,一场别出心裁的知识盛宴在这里华丽上演。郭杨老师与鲁明宙老师宛如两位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引路人,携手引领学生们踏入了“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之旅”,开启了一场探寻宗教音乐魅力变迁的深度文化征程。课程伊始,阿诺德托风格的独唱与合唱成为了这场音乐盛宴的开场华章。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旋律在学生们的耳畔交织碰撞,瞬间拉开了两个时代音乐风格差异的大幕。

首先,鲁明宙老师展开承载历史厚重感的时间轴,精准标注中世纪至文艺复兴的关键节点。东罗马覆灭、宗教艺术、古登堡印刷术的问世,这些事件影响世界格局,也悄然改变音乐与历史的发展走向。鲁老师围绕它们提问,瞬间点燃课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索热情。鲁老师深入剖析中世纪音乐与宗教的联系,把修道院比作“藏经阁”,拉丁文是“密码”,音乐则为信徒与上帝沟通的“灵犀”。随后,鲁老师展示了一幅拜占庭时期的宗教艺术绘画《宝座上的圣母与圣婴》,提出让同学们观察其中的人物,同时对绘画中的人物与历史进行了精准的讲解,学生们对宗教艺术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并引导同学们思考“观察那生动的衣纹,那准确的躯体,同学们觉得美观吗?”。随后,鲁老师还展示了乔托的《宝座上的圣母子》,以及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绘画,谈及文艺复兴,他结合宗教中的圣母图的演变,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宗教艺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见证艺术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演变。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在引导学生感悟艺术背后时代的更迭与人类思想的进步。


当历史的余韵仍在教室回荡,郭老师适时抛出问题:"那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是怎样的?"
郭老师化身艺术引路人,带领学生走进了音乐的殿堂。在勃艮第地区音乐探索中,班舒瓦的世俗歌曲打破中世纪宗教音乐的凝重,带来别样风情。在讲解法-佛兰德乐派时,约翰内斯·奥克冈的单声部音乐简洁有力,奥兰多·迪·拉索的重唱音乐和声绚丽。郭老师让学生用线条画区分单声部圣咏和多声部复调,助其理解音乐结构。最后,郭老师解读罗马乐派帕莱斯特里那的《马塞勒斯教皇弥撒》和威尼斯乐派蒙特威尔第的作品,剖析两乐派差异。学生们在旋律、和声等方面领略古典音乐魅力,感受其蕴含的智慧与情感。


课程尾声,郭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细致的总结,为这场音乐之旅画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这节课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点明了音乐与时代、人性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让学生们明白,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是人类思想解放和情感表达的载体。这堂课不仅让学生收获了丰富的音乐知识,更启发他们从人文视角洞察古典音乐,感悟艺术发展与人性演进的共鸣。
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段音乐之旅将成为他们心中一颗璀璨的种子,在艺术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让他们以更加敏锐的感知力和深刻的思考力,去探索音乐世界的无限奥秘,去感受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历程。